
提起印度的軍工產品,大家的評價都不太高:研發太慢,性能一般。其實印度有自己的特別國情,也是急勝心切,總希望能實現「一步到位」式的趕超速度,努力是少費,可是往往因違反客觀規律而受到處罰。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先後制定了一系統的武器裝備的發展計劃,比如:LCA戰鬥機,阿瓊坦克,其中就包括一個相當非主流的東西:皮娜卡多管火箭炮系統。其名出自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提到的一種武器:一支閃光的火箭噴吐著無煙的火升入天空,突然間,一道濃煙包圍了軍隊,邪風大作,雲朵聳立著向天空升騰,血像雨似的灑落下來……
之所以被稱其為非主流,原因只有一個:它採用214毫米的口徑,天下獨此一份。該系統從8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到1992年完成第一門樣炮。與其它項目一樣,它也經歷了漫長的試驗期,不過它的情況相對好一點,甚至在1999年的印巴衝突之中,獲得了參戰的機會,並獲得了好評。隨後2002年得了印度陸軍的認可,獲得了服役許可,並訂購了一批,不過從實際情況看,並沒有真正列裝。
它發射12枚火箭彈的時間約40秒,每枚戰鬥部重量100公斤,這樣即可將1.2噸的戰鬥載荷投送向目標,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據,這也成為印度媒體興奮之處,有膽量叫囂了!
當然了,印度軍方是理性的,明白它的問題還不小:射程只有40公里,射擊精度也不好,過到射程的1%~2%。這顯然是印度陸軍無法接受的地方,早年研製它時,目的是超過BM-21的最大20千米的射程,可是進入21世紀,各國都在研究大射程的火箭炮,40公里已根本拿不出手了!
也因此,印度陸軍雖一直沒有大量裝備它,但對它不繼地加以改進,比如:與以色列合作提高火箭彈的射擊精度,開發各種新型彈藥及引信。據說,為提高射程,研製了一種7.2米長的新型火箭彈,射程可達120公里,並配有250公斤重的戰鬥部,可選配多種新型戰鬥部,包括末制導子母彈戰鬥部等。

與當前世界上同類型的火箭炮相比,它的性能堪稱一般,但是印度沒有放棄它,既便從俄羅斯引進了「旋風」火箭炮系統,依然對其不斷地改進,顯現出印度「不放棄」的態度。
近幾年以來,該系統的性能已越來越好,已開始逐步裝備印度陸軍,可以說,它的研發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這對巴基坦斯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已迫使其開始尋求對其的克制之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