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不斷發展的中遠程彈道飛彈和核武器,給了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藉口,美國此前不斷試圖在韓國部署這種能夠有效攔截中程彈道飛彈,並可以在中遠程彈道飛彈的起始段構成嚴重威脅的反導攔截系統。近日,據外媒報道,如果有必要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或韓美兩國有這種需求,「薩德」系統將在核遏制力和保護美軍層面擔任重要角色。
美國高官的此番言論主要還是針對朝鮮的彈道飛彈與核威脅,目前朝鮮方面缺少有效的進攻性武器,此前,輿論一般認為朝鮮最具有威脅的武器是其部署在三八線附近的遠程重炮,尤其是其大口徑火箭炮與M1978谷山大炮,不過事實上,其只能夠威脅首爾北部的一小部分區域,缺少對韓國縱深地區與美軍基地的打擊能力。 真正能偶對美韓構成威脅的還是朝鮮擁有的大量中短程彈道飛彈,尤其是在搭載了非常規彈頭以後。
雖然還沒有信息顯示朝鮮在核武器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不過,隨著朝鮮在核技術方面的進步,這是遲早的事情,在可預見的未來,甚至在現在,朝鮮會掌握將核彈頭安裝在彈道飛彈上的技術。面對朝鮮的核飛彈威脅,美韓聯軍除了在其為發射之前就尋找並予以獵殺之外,就像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中對薩達姆的「飛毛腿」飛彈做的那樣,對於朝鮮已經發射的彈道飛彈,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反導系統將其摧毀。
「薩德」是美國新飛彈防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及戰鬥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BM/C31)等組成。其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採用直接撞擊方式摧毀目標,主要攔截射程3500千米的彈道飛彈,最大攔截高度和攔截距離分別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禦半徑200千米左右。而 「愛國者」2的反導射程只有15千米,「愛國者」3也僅為30千米,同樣是高空末段防禦系統的以色列「箭」式系統攔截距離為90千米,防護區域大致只有 「薩德」的1/5。因此「愛國者」被稱為點防禦系統,而「薩德」為面防禦系統,主要用於保護較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和目標,用來保護美國、盟國軍隊、人口中心及關鍵設施免遭中、短程彈道飛彈打擊。
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相比於「愛國者」系統的末端攔截能力,「薩德」反導系統不僅攔截範圍與高度更大,還能夠對遠程飛彈的初始段進行攔截,換句話說,「薩德」系統不僅可以攔截朝鮮中短程彈道飛彈對韓國的攻擊,還可以攔截中國洲際彈道飛彈,在其初始上升階段就將其摧毀,配合美國的其他反導系統對其進行多次攔截,提高殺傷幾率,削弱中國對美國的核威懾能力,為此,儘管此前美國多次要求在韓國境內部署系統,但由於中國方面的明確反對,韓國方面一直在推遲其部署計劃,以避免中韓關係遭到破壞。美國方面也擔心此舉會激怒中國,也沒有給韓國政府過大的壓力。由此可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針對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朝鮮,朝鮮目前還不具備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飛彈技術,其核彈頭小型化技術也沒有得到確認,其主要的針對目標還是中國。相比美國反導系統在韓國的進展遲緩,美國在歐洲的進程則很順利,東歐國家已經全面倒向北約,俄羅斯的反應使在加里寧格勒部署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飛彈,威脅這些部署有反導系統的東歐國家,韓國也擔心自己會被攜帶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彈道飛彈瞄準,在中美的核鬥法中成為犧牲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