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最怕中國的國家居然是它:曾故意不讓中國戰機過境飛行
大家知道,蘇-27是全球名氣最響亮的戰機之一,這種蘇聯末期研製、裝備的戰機兼顧中型轟炸機的航程與載彈量,以及戰鬥機的靈活性,先天就具備持續改進的潛力,1991年蘇聯解體後,急需資金的蘇聯國防工業與因西方武器禁運而無法採購高科技武器的中國空軍一拍即合,中國短時間內大量進口蘇-27戰鬥機、生產許可證,這使得蘇-27SK成為俄羅斯武器產品中極少數在蘇聯解體後還能穩健成長的更新。
當然,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向蘇聯購買這種先進戰鬥機之時,在國家本來就沒有多少多餘的外匯情況下,購買了24架蘇-27SK是一個非常擔風險的舉動。不過,中國空軍引進的蘇-27SK是航空兵戰鬥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台階,也是前蘇聯在解體前達到服役狀態的最先進的戰鬥機,其整體設計至今仍然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裝備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後, 不但在裝備性能上直接跨進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行列, 同時也獲得了比較可靠的全天候超視距空戰能力。
應該說,蘇-27SK是中國與前蘇聯重新開始軍事技術貿易和交流後,在引進先進作戰裝備的整體規劃中投資最大的項目,也是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現代化進程的代表項目。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軍費開支還不到320億元人民幣,扣除其他費用,一年可以用來購買軍事裝備的錢只有90億元不到,而購買24架蘇-27就價值100多億,但事後證明,從技術角度看,中國選擇蘇-27作為新一代主力戰機,是高起點的選擇,為加速本國航空工業尋求到了一條捷徑。
然而,中國購買蘇-27戰機之後是如此的不平坦,按照計劃,1992年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應該是從俄羅斯的後貝加爾軍區起飛,經蒙古領空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起飛不久前往中國的蘇-27機群出發後不到一小時,飛走的機群又返回機場,原因居然是蒙古拒絕這個中方戰機機群過境。據悉,當時蘇聯飛機臨時過境蒙古根本不需要事先通報,蒙古方面也持默許態度,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當時參與蘇-27轉場飛行的我方人員回憶稱,「當時,由於蒙古有美國政府在後面撐腰打氣,稱中國飛機沒有通報、沒有飛行計劃就不能飛,如果中國的飛機過境就要開火,俄國人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返航」。據稱,最後,俄方代表向蒙古駐莫斯科大使館交了20萬美元現金作為過境費,最終才同意讓中國的12架戰鬥機飛回中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讓我們看清了很多東西。
圖片為美國前參聯會主席在鞍山觀看中國空軍的蘇-27SK戰鬥機,自從2003年最後一架俄制蘇-27SK、蘇-30MKK戰機交付之後,長達12年的時間裡,中國空軍再沒有向俄羅斯採購任何一架戰鬥機,但在中國引進蘇-27SK戰鬥機之前,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空軍雖然規模居世界第三位,但裝備質量和訓練水平遠遠落後於先進國家的空軍,甚至周邊一些國家的裝備水平都遠在中國之上,中國空軍被外國媒體稱為「擁有數千架鋼鐵垃圾的200公里國土守備隊」 。當時的中國空軍急需先進戰機進行國土防空。
【鷹眼圖說軍事 海外評中國欄目第310期】本來,中國是有自己的先進戰鬥機發展計劃的,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與美國聯合進行的「和平典範」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是中美合作對中國最新的殲8Ⅱ戰機進行測試、評估和改造,但美方在1989年突然中斷雙方已經達成的合作計劃,扣留已經在美國的數架殲8Ⅱ戰機,讓中國蒙受了巨大損失,此時,恰好中蘇關係改善,中國隨即決定加快從前蘇聯引進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計劃。
1990年11月1日,中蘇雙方簽署《中蘇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紀要》,達成關於購買24架蘇27戰機,並繼續引進24架蘇27意向的雙邊協議。當時,這是建國以來金額最大的軍火採購,也是蘇27戰機首次對外出口,更是中國空軍歷史上第二次急速現代化的起點。不過,就在大家彈冠相慶的時候,新的問題發生了,1991年12月25日蘇聯突然解體,這給前去準備視察蘇方戰鬥機生產情況的中方人員一個措手不及,俄羅斯人會不會出爾反爾,推翻之前簽訂的合約呢?怎麼辦呢?
當年2月27日,中國與俄羅斯聯邦正式建交。同日, 中國政府派出代表團訪問俄羅斯,當時的俄總統葉爾欽向中方承諾會繼續履行出售蘇27戰鬥機的合同,雙方將繼續履行中國和蘇聯簽訂的各項條約和協定。俄方做出這樣的決策一方面是因為新誕生的俄羅斯政權需要中國的戰略支持,另一方面由於蘇聯解體前,其國防工業長期未得到新訂單,中國的戰機採購計劃緩解了俄羅斯緊張的國內戰機產能消化問題。按照當時的計劃,1992年生產測試完成後的首批蘇-27戰鬥機由俄羅斯遠東後貝加爾軍區的軍用機場起飛,經過蒙古領空飛抵中國安微省的蕪湖空2師空軍基地。
圖片為美軍到蒙古參加美蒙「可汗探索」聯合軍事演習時,蒙古軍官教美軍如何使用蒙軍輕武器,為了防範鄰國,蒙古很早就執行了其「第三鄰國」戰略。
當時,原本的飛機轉場時間早已定好,按照計劃,中俄雙方人員早早趕赴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吉達機場,包括執行後勤保障任務的數架伊爾-76運輸機在內的幾十架龐大的機群,已經在機場整裝待發。考慮到機群中的伊爾-76運輸機運載了大量戰鬥機零備件和一系列設備設施,大型飛機的速度本來就很慢,加上大載重就更慢了,所以中方要求俄方伊爾76飛機先起飛,蘇-27隨後起飛,整個大機群很快就順利在空中組成編隊飛往中國,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編隊在出發後不到2個小時,幾十架飛機又飛回來了,原因是蒙古拒絕中方戰鬥機過境。
據當時的中方參與工作的人員回憶,當時,由於蘇蒙關係十分密切,蘇聯軍用戰鬥機和運輸機臨時過境蒙古,不需要事先通報蒙古,蒙古對蘇軍飛機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只要求蘇聯在事後補齊手續即可。因為,我國飛機過境時,俄羅斯方面按照慣例就沒有通報蒙古,而此時蘇聯解體,俄羅斯國力大不如前,蒙古背後有美國和日本政府出面打氣,蒙古對中俄的態度立馬神氣起來,稱沒有通報飛行計劃不能進蒙古一步,最後,在中國、俄羅斯雙方面的外交和軍事合壓下,蒙古收了20萬美元過境費才放行中方飛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