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地斬人不死的「小強」中國空軍至今都離不開它,究竟有何過之處

一提「小強」大家一定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形容詞,但是今天它卻不一樣了。今天的小強貢獻可是傑出,在我軍發展史上有著濃重的一筆,那就是強-5強擊機,擁有著變態的存活能力與強大的地面摧毀能力。

中國空軍組建之初,因沿海島嶼解放作戰而十分重視對地攻擊,並迅速組建強擊航空兵,配備從前蘇聯引進的伊爾-10強擊機。在一江山島等兩棲作戰中,蘇制伊爾-10強擊機作戰能力突出,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給我軍留下深刻印象。後來為尋求後繼機型,中國空軍下達了超音速強擊機的研製任務。該機是在中國在殲-6/米格-19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但其借鑑了大量的西方設計風格,經過8年的研製1963年7月完成首架飛機的總裝。1965年6月5日強-5首次試飛成功。隨後,強-5飛機通過國家鑑定,被批准初步設計定型。1966年,中央軍委同意小批生產10架強-5飛機,從此開始了大規模的服役。

作為一種強大的對地攻擊的工具,其火力自然是超強的,最初設計的基礎型強-5採用了兩門30mm機炮,然而因為存在炮口硝煙容易被進氣口吸入導致發動機停車,後改為在兩翼根處安裝兩門23mm機炮。強-5機身有長約4米的機身內部武器艙,可掛載兩枚250或500千克的航空炸彈。機腹下兩個武器艙也能掛載250或500千克炸彈。而經過特殊改造後的飛機可掛載一枚0.5-2萬噸級核彈。後期生產的強-5每側機翼下又增設了一個PL-2(蘇聯K-13A「環礁」飛彈的改型)紅外近距空空飛彈掛點,用於自衛。由於強-5設置機內彈艙,從而使它具備了超音速飛行的能力。

之所有說它像小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家族的龐大,從強5研發之後其衍生了類型就不斷增加,那家族真的是很壯大,衍生出強-5基本型、強-5甲、強-5乙、強-5I、強-5IA、強-5Ⅱ、強-5Ⅲ、強-5M、強-5K、強-5C、強-5D、強-5E、強-5F、強-5G、強-5J、強-5KJL、強-5雙座型,等20多種,可謂中國空軍最大的家族了。

強-5強擊機,作為中國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機型,在低空、超低空對地面或水面戰術、戰役縱深目標和有生力量進行攻擊,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功的噴氣式攻擊機。型研發至今50餘年的生產、服役經歷中不斷得到改進提高。該機仍是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前線航空兵的主力機種。

不夠由於該機作戰半徑小,航電系統水平低,對地攻擊的持續火力不足等,強-5退出現役是不可避免的,但相信經過中國軍工人員研發、利於一定會讓其再次大放異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500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