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
中國的武器發展初期,由於受到蘇聯的影響,多半武器都跟蘇式武器裝備很像。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軍隊,武器裝備並沒有統一化制式化,當時軍隊的武器可以說是面臨一個「萬國造」的尷尬局面,當時的國防工業主要是在蘇聯的援助下進行生產,於是在五十年代的時候,中國軍工開始仿造當時的蘇聯武器,並於1956年成功製造出了56式槍族。
56式槍族:依次為56式,56-1式,56-2式,QBZ56C
56式衝鋒鎗是56式槍族中最活躍的一員。繼承了蘇聯AK47的優良血統,56式衝鋒鎗還衍生出了一款56-2式,它的摺疊槍托也是中國獨創的(後被81-1自動步槍沿用),而且握把也進行了重新設計,讓射手握持起來更舒適。該槍的前護木可以更換成小握把版本,也可掛裝如榴彈發射器等附件,更具有現代感。56-2式自動步槍少量裝備過部隊,之後大部分作為外貿武器。
在中國的56式衝鋒鎗家族中有一支比較特別的步槍,它是「中國造AK47」中變化最大的一支,也是融入我國自己的設計思想最多、根據中國人的體型量身打造的步槍,這就是中國的QBZ56C式短自動步槍簡稱56C。56C短步槍是我軍裝備的第一支短步槍,而它是在1988年開始進行改進研製,九十年代初開始正式服役。
在西藏地區和一些邊防部隊由於所處環境和一般部隊不同,地理環境條件極其的差,山高坡陡,加之高原缺氧,人員體力消耗比較大。戰士在執行任務時,普遍反映單兵負荷重,攜帶笨重的步槍巡邏和執勤時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往往不堪重負。當時部隊強烈反映應該設計一種大幅度減輕重量、縮小體積、提高攜行性的槍枝。
而在那個時候,無論是在裝備56衝鋒鎗時期還是後來裝備81式槍族,其中都沒有短步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分兵種和任務通用一支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配備都是統一的56式衝鋒鎗或81式步槍,對於特殊兵種來說確實不方便。
於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在56-2式的基礎上改成的56C正式生產,槍托展開時全長僅76.4厘米,而摺疊狀態下僅有55.7厘米,全槍重2.85千克,相比56-2衝鋒鎗的槍長(87.4厘米,65.4厘米)、槍重3.9千克可以說有了較大的改進。
1956年式槍族是曾經作為「老大哥」的蘇聯對中國一個很成功的援助項目。該槍族經歷了抵禦外敵和數次大閱兵,在戰場上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在迎賓和閱兵時彰顯了國威軍威。它們的身上繼承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又代表了中國人闖蕩世界的自信和豪邁。它的影響仍會永遠發揚下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