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老虎真面目:美軍遭突然打擊後常選擇忍氣吞聲

1月12日,兩艘美國海軍小型特種作戰快艇和10名海軍作戰人員,在波斯灣水域被伊朗方面扣留。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公布了扣押美軍巡邏艇時的畫面。伊朗革命衛隊海軍首腦法達維將軍宣布,這些美國海軍的小艇是因為導航系統問題和機械故障,致使他們進入伊朗領海。隨後伊朗釋放了這幾名美國士兵,並將其送至國際水域。

繼前幾天伊朗海軍向位於波斯灣的美國航母艦隊附近發射火箭彈,這次伊朗又搞出扣押美軍的「大事件」,很顯然這是伊朗在以小搏大刺探美國底線,通過小規模的測試行動展示伊朗的強硬態度。

美國會有什麼反應呢,很多國際媒體分析美國會對伊朗進行大規模報復,中斷國際社會取消對伊朗制裁的進程。但如何回過頭總結60年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遭受突然打擊時的歷史,會看出來,美國在遇到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選擇忍氣吞聲。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軍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軍事行動時,共遭到對手十次突然打擊,過後美軍也並沒有進行激烈的報復行動,大多息事寧人。

1968年1月23日,美國海軍的間諜船普韋布洛號,在朝鮮東海岸的清津、元山港外海的日本海海域,緊貼朝鮮12海里領海線進行情報搜集任務時,遭朝鮮方面一艘獵潛艇、四艘魚雷快艇的追擊,勒令其停船接受檢查並以非法入侵領海的理由扣押,此事造成船長以及幾名船員被擊傷,一名船員死亡,81名船員被逮捕。11個月以後,美國接受朝鮮提出的要求,承認錯誤、道歉、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作為朝鮮方面將人質釋放的交換條件,但朝鮮宣布沒收該間諜船。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62期】1969年4月15日,美國空軍的一架EC-121大型戰略偵察機,從日本基地起飛赴朝鮮外圍海域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在朝鮮咸鏡北道的日本海公海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朝鮮空軍突然派出兩架米格-17戰鬥機,採取秘密低空出航,突然躍起攻擊的戰術,將這架EC-121偵察機當場擊落,墜毀在距離朝鮮海岸線90海里的公海,當時機上共有機組乘員31人,全部喪生。此事件令美朝立即處於戰爭邊緣,美國甚至一度考慮使用核報復 ,但為了避免朝鮮半島爆發全面戰爭,為了保證東北亞來之不易的「持久和平」,美國最終選擇了屈辱的忍氣吞聲。

1976年,朝鮮半島又一次處於戰爭邊緣,這次是因為一顆大楊樹。1976年8月18日,美軍計劃砍掉一顆位於共同警備區觀測站附近妨礙觀察視線的大楊樹。朝方派人阻止,美韓方未予以理會,於是20多名朝鮮士兵奪過砍樹的斧頭,將帶隊的2名美軍指揮官直接砍死。事件發生後,美韓君宣布駐守三八線以南的美韓部隊進入戰時狀態。美軍為此制定了後續作戰計劃,計劃以美國第2步兵師和韓國第3集團軍發動攻勢,拿下朝鮮邊防重鎮開城,同時出動包括航母戰鬥群、可攜核彈的BF-111戰鬥轟炸機,以及駐關島的B-52轟炸機群,對朝大規模打擊行動。但美軍在朝方提出對該事件表示遺憾的聲明以後,立馬取消了「准戰時狀態」,美軍在事件全過程都表現出高度的」克制「。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62期】1987年5月17日,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佩里級飛彈護衛艦斯塔克號在波斯灣進行巡邏任務,一架伊拉克空軍的幻影F-1EQ戰鬥機從巴斯拉空軍基地起飛後,對著斯塔克號發射了兩枚法國造「飛魚」空艦飛彈,並突然轉向北方返航。 第一枚「飛魚」飛彈鑽入「斯塔克」號左舷水線上方3米處,彈頭與剩餘燃料摧毀了該艦的住艙區,造成艦體進水傾斜。第二枚「飛魚」飛彈命中艦橋,戰鬥部未爆炸,但剩餘燃料使鋁合金上層建築劇烈燃燒並融化變形,艦上指揮通訊設施完全被摧毀,全艦共有35名船員死亡,另有兩人失蹤。受傷的斯塔克號經過維修後狀態仍然不佳,在1999年提前退役。美國事後只是對伊拉克提出了抗議,並沒有軍事報復。

1993年,非洲的摩加迪沙,美軍屍體被民眾遊街示眾的照片震驚了全世界。看過電影《黑鷹墜落》的觀眾會有很深刻的印象,這場戰鬥之中,美軍特種部隊和當地民兵在摩加迪沙市區進行激烈的巷戰,共有1名美軍被俘,18名美軍與1名馬來西亞戰車駕駛員身亡,70餘人受傷,摩加迪沙成為美軍近現代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戰鬥之一,也是越戰結束數十年後,美軍第一次發生的近距離肉搏戰。戰後美軍迅速承認失敗,並將其特種部隊撤離了索馬利亞。美軍的撤離導致歷時27個月、耗資20多億美元的索馬利亞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451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