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50架蘇35要花這麼多錢!中國難道真是傻財主?

俄媒稱,《新聞報》11日內容顯示,國防部長12月底與蘇霍伊公司簽署了購買50架新型蘇-35戰機的合同,合同總價值將遠不止600億盧布(1元人民幣可折算成11.5盧布,大家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筆數字)。軍迷朋友們應該知道聽說過蘇-35,它是俄羅斯第4++代超機動噴氣式多用途戰鬥機,與第五代戰機僅存在不具備隱身技術和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差距。

根據之前有關可靠消息表明,向俄空天部隊供應第一批48架蘇-35戰機的準備工作已差不多完成了,甚至連續購48架的新合同也正在擬定,到時候入編俄空天部隊的蘇-35戰機總數將高達96架。OAK公司的總裁尤里·斯柳薩里稱,新5年合同的成功擬定將使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加速全面運轉。有關專家表示這份合同總價值將高達1000億盧布。2016年伊始,合同將正式生效。

中國如今的科技水晶並不弱,那為什麼中國現在還頻頻購買俄武器呢?原因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四點:

一、中國軍事裝備短板依然存在。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軍事裝備,並不是所有裝備,合作內容基本上屬於中國短板部分。舉個例子來說,中國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方面一直是個問題,沒有一直很好的發展,滿足軍事需求。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從俄羅斯購買可以暫時先滿足需要。中國軍事的發展雖不算慢,但仍有些問題需要時間。相信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一些先進的軍事裝備都仍是解決中國軍事裝備問題短板的一個比較直接有效的辦法。

二、應發展戰略與國防現實需要。

過去的中國,軍事方面的發展一直落後于軍事強國,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太實際的,所以,中國軍事裝備研發一直採取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通俗解釋來說,就是當我們研發出一種新的軍事裝備後,由於仍存在問題,一般不會大批量的生產這些裝備,相反只是生產小批量裝備,就立刻投入新的改進和新裝備研發當中,不求量,只求質。如此一來,軍費開支就可以大大減小,軍事裝備的研發速度也能大大加快,畢竟錢要用在刀刃上,這樣的戰略成功幫助我國快速縮短了與軍事強國在裝備領域的差距。

因此這些裝備不自己大批量生產就得去別人那購買更加先進的裝備,以滿足我國的國防要求。而現在,像美國、歐盟這樣的軍事強國,一直奉行的是對華軍事裝備禁運,實際上我們可以買到的軍事裝備也基本只剩俄制武器了。

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軍備對中國大有裨益

自蘇聯解體後,俄的發展緩慢,基本靠吃老本,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迄今為止,俄羅斯仍是軍事裝備領域除美國外最強大的國家。

與俄羅斯相比,我國軍事裝備的研發雖然發展的很快,但就整體而言,我國一直在追趕強國的發展,還沒有超越。所以要想真正成為當之無愧的軍事強國,我們還需要像厲害的人學習。相信中俄在軍事裝備領域在未來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四,軍事方面的合作,推進中俄戰略協作。

中俄是全球戰略友好協作的夥伴關係,發展中俄兩國政治、經濟關係的同時也正在積極推進相適應的兩國軍事。到目前為止,大家看到的主要是我們從俄買裝備,但在不久的未來,俄羅斯能從中國進口的東西肯定會越來越多,即使出現俄羅斯從中國購買裝備也不奇怪了。

當然了,如今的態勢,中俄的軍事裝備領域越來越多的合作,一方面是中國對俄羅斯的經濟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也可希望可以藉機將俄羅斯原來不太願意賣給中國的裝備買回來。比如S400,過去俄羅斯不想賣給中國,怕中國偷走核心技術。而如今,中國將成為S400的第一個外國用戶。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俄兩國展開共同軍事研發的領域會越來越廣,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軍事裝備領域與俄羅斯的差距變小了,合作的可能性也變大了,互補的事情誰不願意做呢。況且中國的市場這麼大,需求旺盛,俄羅斯作為聰明人,是不會放棄中國這麼好的合作夥伴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427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