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大肆建設大型相控陣雷達:除了防美國,順路還防了這個國家
儘管在過去的兩年,俄羅斯由於入侵克里米亞,在東烏克蘭的軍事活動,受到西方的制裁,加之油價屢創歷史新低,盧布不斷貶值,同時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活動也是耗費巨大,在俄羅斯經濟2015年衰退4%的情況下,俄軍的軍費也不得不有所收縮,即便如此,俄羅斯軍隊在戰略武器的採購與建設上,依然沒有放鬆,在軍費撥款上始終處於絕對優先地位。
自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立以來,事實上,俄羅斯在常規武器研發上,就一直進展緩慢,相比其老對手,美國在不斷的開發新一代武器裝備,俄羅斯在大多數常規武器領域依舊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雖然有新的技術應用於這些武器裝備的改造,但是,在設計上,尤其是那些需要耗費時間和大量資金的項目上,俄羅斯始終在裹足不前。畢竟,相比蘇聯時代,俄羅斯不僅在經濟上無法與之相比,同蘇聯時代超過政府開支一半的軍費比例比較,俄羅斯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應用于軍事領域。 既然在常規武器領域無法同美歐相比,那麼,俄羅斯只能在自己最有威懾力的部分,核武器以及與之相關的領域保持持續投資,強調俄羅斯的核大國地位,即所謂的「核武器衛國」戰略,因此,不論俄羅斯多麼困難,在戰略核潛艇,洲際彈道飛彈方面,一直保持著持續的投入,其發展雖然先比蘇聯時代有所減緩,但依舊在不斷地發展。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國防部表示,俄羅斯在2016年打算將新一代彈道飛彈預警衛星中的第二顆送入軌道,以便使其能夠對世界上任何一個點的彈道飛彈發射狀況進行監測。EKS1是第一顆此類用途的衛星,它是在去年年末發射的,現在正在通過軌道試驗。新一代衛星能夠保障更為快速地根據從發動機排出氣的氣圈紅外線確定彈道飛彈的發射。
飛彈預警衛星是一種用於監視和發現敵方戰略彈道飛彈發射的預警偵察衛星。通常被發射到地球靜止衛星軌道上,由幾顆衛星組成預警網。衛星上裝有高敏感的紅外探測器,可以探測飛彈在飛出大氣層後發動機尾焰的紅外輻射,並配合使用電視攝像機跟蹤飛彈,及時準確判明飛彈並發出警報。美國在1972年首次部署飛彈預警衛星,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天基紅外系統,通常有五顆衛星在軌組網,其中三顆工作星,二顆備用星。
冷戰時期,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擁有完整的飛彈預警系統,現在仍然只有兩個國家,只不過其中一個被後來者淘汰出局。美國和蘇聯都各自在70年代發展了飛彈預警體系,由大型地面雷達站和飛彈預警衛星星座組成。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飛彈預警系統,但由於經濟能力的困窘,以及美國的擠壓,地面雷達陸續關閉,預警衛星先後失效。此前俄羅斯已經失去完整的飛彈預警體系,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不過,從俄羅斯的動作來看,俄羅斯正在力圖重新建立新一代的彈道飛彈衛星預警系統,以縮小自己與中美在這一領域的差距。
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由於缺少資金與技術投入的因素,在目前的諸多高尖領域,諸如反導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方面,俄羅斯無力進入這些領域,除了發展其傳統的核武器以及運載工具之外,俄羅斯必須發展與之有關的系統,彈道飛彈預警衛星就是其主要著力點,並且俄羅斯也有著相關的技術基礎,相對來說還比較雄厚,目前世界主要的擁有核武器國家,中美自不必說,作為美國盟友的英法,雖然沒有飛彈預警系統,不過卻可以得到美國方面的技術支持,俄羅斯必須發展自己的飛彈預警系統,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緊張的局勢之下,雖然爆發核大戰的可能微乎其微,不過,重新建立飛彈預警系統,也是在向外界,尤其是西方釋放強烈信號的一種表達方式,俄羅斯雖然不如以前強大,但依舊具有足夠的實力。
不過,其第一個新型系統的早期預報站是在阿爾泰邊疆區建立的,該站已經通過了所有國家試驗。同樣,也將在列寧格勒州、伊爾庫茨克州、加里寧格勒州及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建立類似的監測站。軍事評論員趙喜認為,其建立在遠東地區的早期預警站,除了對美國西海岸,太平洋地區和朝鮮半島進行檢測之外,對中國方面也會起到監測作用,雖然目前中俄關係良好,俄羅斯在政治經濟方面還有求於中國,不過,從歷史上來看,中俄之間從來沒有真正做到同志加兄弟的地步,俄羅斯對自己這個強大的鄰國,始終有著隔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