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東歐某國的平原地形,美國重裝坦克部隊,再搭配上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顯得威力強悍,美軍與盟國聯合實戰演練的場面頗能奪人眼球。
近年,美國軍隊頻繁派出重裝部隊奔赴海外與多個盟國進行聯合實戰演練。
作為軍迷,看熱鬧顯然是不夠滿足的。今天結合美軍與盟國聯合實戰演練,我們聊聊美國軍隊的乾貨:美軍的作戰原則。
根據《美國陸軍FM-100-5號野戰條令》,美軍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陸軍的行動指南,在1921年的美國陸軍訓練條令中頒布了自己的首套作戰原則。
今天的美軍作戰原則可以簡略為36字(9個英語單詞):
目的明確(Objective)
強調進攻(Offensive)
集中兵力(Mass)
節省兵力(Economy of Force)
實施機動(Maneuver)
統一指揮(Unity of Command)
保障安全(Security)
出敵不意(Surprise)
簡明扼要(Simplicity)
一個國家在戰爭中的戰略性軍事目的派生於政治目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政治目的要明確,當希望達成的政治目的是徹底打敗對手時,戰略性軍事目的就很可能是挫敗敵人的武裝部隊和瓦解其抵抗意志。
正如戰略性軍事目的要著眼於達成政治目的一樣,戰術性軍事行動也要有明確的、決定性的和可以達到的戰術目的,目的的選定要以整個部隊的總任務、指揮官受領的任務、現有的手段和作戰地區的軍事特點為依據。
所以美軍作戰原則的「目的明確(Objective)」是這樣闡述:
每一個軍事行動都應有一個明確的、決定性的可以達到的目的。(Direct every military operation toward a clearly defined, decisive, and attainable objective.)
美軍的作戰原則之 "目的明確"的原則要求一切努力均須為了達到一個明確的"共同目的",而"強調進攻"的原則則認為進攻行動或保持主動權是實現"共同目的"的最有效、最具有決定性的手段。
雖然美軍有時也必須採取防禦態勢,但在美軍看來這只是獲得恢復進攻所需的手段之前的暫時現象。美軍強調一切防禦行動之實施均須具有進攻精神。
美軍作戰原則的強調進攻(Offensive)是這樣闡述:
必須奪取、保持和利用主動權。(Seize, retain, and exploit the initiative.)
美軍認為,不管何種形式的進攻行動都是一個國家或一支軍隊奪取和保持主動權、取得決定性戰果以及保持行動自由的手段。
美軍認為,進攻可使政治領導人或軍事指揮官利用主動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敵人,限定對抗或戰鬥的條件,選擇對抗或戰鬥的地點,利用敵之弱點,並對迅速變化的形勢和未曾料到的事態作出反應。
美軍認為,不管是在戰略上還是在戰術上,通過進攻行動保持主動權的一方,可迫使敵軍被動應戰,而不是主動作戰。
換言之,美軍作戰原則是建立在主動進攻的戰略和戰術思想上的,先發制人是其中的精髓。
美軍認為,就政治-軍事聯盟關係、承擔的義務和對資源的依賴而言,美國等西方盟國擁有全球性的安全利益。
美軍認為,在當今動盪不定的世界上,威脅的性質與根源經常急劇變化。因此,美軍需要隨時預測最可能發生威脅的地區,並制定適當的應急計劃,這是美國軍事戰略家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鑒於不可能預測到每一個可能發生緊急事件或麻煩的地點,更不可能為應付每一次緊急事件制訂出適當的計劃,美國陸軍的計劃人員和陸軍部隊在思想上與行動上保持靈活性是絕對必要的。
因此美軍認為,在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與時間集中優勢的作戰力量。
這構成了美軍作戰的第三個作戰原則:集中兵力(Mass)
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與時間集中作戰力量。(Mass the effects of overwhelming combat power at the decisive place and time.)
換言之,為了在某一地點和時間保持主動權,美軍會在符合美國的全球安全利益的關鍵地點派駐軍隊集中兵力,並通過聯合實戰演練的方式,預防性地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作戰力量,確保一旦緊急事件出現,美軍足以應付。
從這個角度看,美軍在東歐的頻繁軍事演習,和在東亞的軍事存在,都是美軍第三個作戰原則:集中兵力(Mass)的具體體現。
在沒有取之不盡的資源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在其切身利益當前未受威脅的地區內承擔某種風險。
這就是說,如果必須集中主要力量對付某個明確的主要威脅,那就不能允許把力量不必要地分散在次要地區內,從而妨礙達到上述目的。
這就是美軍第四個作戰原則:節省兵力(Economy of Force)。
確保在主要作戰地區使用足夠強大的兵力;在次要作戰地區只分配所需最低限度的作戰力量。(Employ all combat power available in the most effective way possible; allocate minimum essential combat power to secondary efforts.)
美軍認為,在戰術方面,節省兵力的原則要求在不準備進行主要作戰活動的地區內只使用最低限度的兵力。
同戰略方面一樣,為了在決戰地域內達成優勢,就要在選定的地域內謹慎地冒風險。
有關部隊在執行需要節省兵力的任務時,可能要實施進攻、防禦、遲滯作戰或欺騙。
也就是說,雖然美軍在全球多個地區廣泛駐軍,但是在不準備進行主要作戰活動的地區內美軍的力量並不強大,主要處於防禦、遲滯作戰或欺騙狀態。
而這些非主要作戰活動的地區內的美軍,往往是各類仇視美國的恐怖主義的武裝團伙最喜歡襲擊的軍事目標。
美軍第五個作戰原則是:實施機動(Maneuver)。
必須通過靈活機動地運用作戰力量使敵處於不利的地位。(Place the enemy in a position of disadvantage through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ombat power.)
美軍認為,從戰略上講,實施機動要兼顧靈活性、快速運動能力和機動性。
第一層面指美軍在思想、計劃和作戰行動上要有靈活性。這種靈活性可以加強對意外情況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
美軍認為,鑒於美國利益具有全球性,國際局勢又具有動盪不安的特點,這種靈活性極為重要。
第二層面涉及美國戰略機動能力,這種能力對於美國尤為重要。為了迅速做出反應並向主要目標方向集中和投送美軍軍事力量,戰略空運與海運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層面指美軍在戰區內實施機動作戰,以便集中最大力量打擊敵人最薄弱的部位,從而取得戰略上的優勢。
美軍認為,從戰術上講,機動也是戰鬥力的要素之一。
美軍機動的目的是以使敵處於不利地位的方式集中或分散兵力,從而取得本來要在人力與物力上付出更大代價才能取得的戰果。
美軍戰術機動大大有助於美軍保持主動、擴張戰果、保持行動自由和減少己方易受攻擊的程度。
美軍第六個作戰原則是:統一指揮(Unity of Command)。
在達成每一目的時,均須保證在一名指揮官的指揮下統一行動。(For every objective, seek unity of command and unity of effort.)
在戰略上,這一共同的目的相當於美國的政治目的和由此派生出來的廣泛的戰略目的。
在國家一級,憲法規定美國總統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從而保障了指揮的統一。美國總統在執行這一任務時得到國家安全機構(最高一級包括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各級作戰單位則包括聯合司令部、特種司令部和聯合特遣部隊)的協助。
美軍認為,在戰術上,達到協調一致的最佳方法是授予一名作戰指揮官以必要的權力,由他去指揮和協調為實現共同目的而使用的一切部隊。
這個戰術上必要的授權,保證了美軍實際作戰的指揮官的專業素養可以不因政治因素而干擾。
美軍第七個作戰原則是:安全保障(Security)。
決不允許敵方獲得意外的可乘之機。(Never permit the enemy to acquire unexpected advantage.)
美軍認為,在戰略方面,安全保障要求採取各種積極和消極的措施,以防敵方對美國及其武裝部隊進行間諜、顛覆和戰略情報搜集活動。
在戰術方面,安全保障對於保護和珍惜戰鬥力十分重要。部隊採取各種措施防突襲、防觀察、防探測、防干擾、防間諜、防破壞或防搗亂,即可獲得安全。
美軍第八個作戰原則是:出敵不意(Surprise)
必須在出敵不意的時間或地點,以出敵不意的方式打擊敵人。(Strike the enemy at a time or place or in a manner for which he is unprepared.)
大體說來,創造在敵方沒有覺察或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予以打擊的機會。
戰略監視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掩飾大規模集結或調動兵力與裝備日益困難。在像美國這樣的極端重視新聞自由的開放社會內,上述問題更加複雜。
有時,以聯合實戰演練方式集結調動及運輸兵力,就是現代軍隊很喜歡使用的手段。
美軍第九個作戰原則是:簡明扼要(Simplicity)
必須擬制簡明扼要的計劃和命令,以確保對其有透徹的理解。(Prepare clear, uncomplicated plans and concise orders to ensu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美軍認為,無論在戰略方面還是在戰術方面,指示、計劃和命令均應在達成目的所允許的範圍內力求簡明扼要和直截了當。
在戰略方面,如果美國人民欲以其生命和資源投入某種軍事行動,他們就必須了解將要達到的目的。因此,必須以簡明、扼要、易懂的語言闡明政治的和軍事的目的與行動。
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敗退,某種程度就是美國人民不理解美軍在越南的政治的和軍事的目的與行動。
當然在戰術上,簡明扼要的計劃和指示有助於作戰行動的成功。直截了當的計劃和簡明扼要的命令對於減少誤解和混亂來說十分必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