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是少數以少勝多的戰役,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用兩個師抵擋住了美國的進攻。致使美國至今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輸在了哪一個環節。接下來我們重溫歷史,去看一下歷史的發生經過。
一 九五二年下半年,韓戰進入了相持階段。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們將 後退二百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當時的事實是,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喋血嶺」和「傷心嶺」。
儘管他們損失了幾千人,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美軍將領范弗里特預計以二百人為代價,在五天內實現目標。為此他動用了聯合國軍共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凌晨三點半,戰鬥打響。
范 弗里特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里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 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美軍三百二十多門重炮、二十七輛坦克以每秒鐘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兩個小山
這 一天裡,敵軍向上甘嶺發射三十餘萬發炮彈、五百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寸草不剩。即便是這樣,直到四天以後--十月十八日,四十五師前 沿部隊才因傷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該師逐次投入的十五個步兵連全部被打殘,最多的還有三十來人,少的編不成一個班。
十 九歲的貴州苗族戰士龍世昌,悶聲不響地拎了根爆破筒沖了上去,敵人炮兵實施攔阻射擊,一發炮彈將他左腿齊膝炸斷。目擊者幾十年後回憶道:「那個地堡就在我 們主坑道口上面,約有四五十米吧。高地上火光熊熊,從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著龍世昌拖著傷腿拚命往上爬,把爆破筒從槍眼裡杵進去。
我方動用了一百三十三門重炮。美七師上尉尼基驚恐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每秒鐘一發炮彈,美軍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們的戰士在十月十四日面對的是每秒鐘六發炮彈的狂轟。五小時後,志願軍收復主峰。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記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射了一百九十多萬發炮彈,五千多枚航彈,我們只有四十多萬發炮彈,而且全是後期才用上的。
此役之後,我方再沒遭遇到美方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三十八度緯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美國人不是輸給了地利。他們忘記了拿破崙一百餘年前講過的話:「中國是一頭睡著了的獅子。」
美國的軍事研究者也許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他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中國軍隊的兩個主力師無論如何是抵擋不住的。可是中國人以頑強的意志和軍事謀略,竟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了勝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