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不出來啊!中國七大名槍「魔改」前後對比!

NO.1 傳奇名槍 81槓81式槍族是1979年下達的研製任務,於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其研製目標是要用一個班用槍族取代正在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和56式輕機槍,但仍採用56式7.62mm槍彈。由於在1978年已經正式決定我國將來會採用5.8mm口徑的小口逕自動步槍,所以研製81式槍族的目的是在裝備小口徑步槍之前提供一種過渡型武器。但通過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精度好、動作可靠、操作維護簡便,在老山前線的戰鬥中表現良好。圖為:原版81槓步槍

香港一家公司曾提供的81式步槍改裝件,在護木上增加了皮卡汀尼導軌。可安裝握把,全息瞄準鏡等戰術附件。(圖片鳴謝:槍炮世界)

香港一家公司曾提供的81式步槍改裝件,在護木上增加了皮卡汀尼導軌。可安裝握把,全息瞄準鏡等戰術附件。但是這麼一改,經典的81槓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圖片鳴謝:槍炮世界)

2014年警用裝備展上,正統的「戰術化」81槓正式亮相。一經曝光就吸引了各路眼球。81式突擊步槍終極改進型CS/LR14亮相。這槍相比於81式,改動頗多,除了加裝四麵皮卡汀尼導軌,槍托變為伸縮式外,彈藥從華約7.62X39彈,變為全威力的大號北約7.62X51彈。另據展方介紹,這槍已經賣出去了!(門廣闊攝)

81槓戰術化改進型:CS/LR14圖為:步槍握拖特寫

步槍槍管較長

NO.2 現役精銳 95式95式自動步槍是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突擊步槍,主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朵英賢,屬於95式槍族一部分。為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制式突擊步槍之一,它是中國研製的第二種小口徑步槍,也是解放軍第一種大規模列裝部隊的小口徑突擊步槍。但95步槍「基線過高」一直也是廣大「軍迷」吐槽的對象。這也讓作為解放軍主力步槍的95式顯得有些尷尬。

這張圖片出來的時候曾經被謠傳為是「95魔改」。廣大網友也是紛紛為其點贊。但現實是這只是一把與95有幾分相似的美式無托步槍,Kel-Tec RDB。

之前就有網友曝光了Kel-Tec RDB 及 M43突擊步槍的照片。此槍採用了很多新式的設計,解決了中國95式步槍的一些缺點。被網友戲稱為美版「魔改95」。空彈殼像P-90衝鋒鎗那樣經由最尾位置的槽口向下排走,解決了左手持槍的問題。並且擁有可調節式短行程導氣活塞連杆系統(short-stroke adjustable gas piston)

其實RFB步槍基本上是把FN FAL步槍改為無托結構,並改變拋殼方式而成。這是一種短行程導氣活塞仍然位於槍管上方,導氣箍前方仍然有氣體調節器,槍機仍然採用偏移式閉鎖原理。但機框比較長,呈倒U形截面,在槍管上方向前延伸包住槍管上方的彈殼導管。當槍機開始後坐時,一個從兩側鉤住彈殼底緣的雙抽殼鉤(FAL的抽殼鉤只有右上側的一個)把彈殼拉出來,當彈殼完全從彈膛中抽出來後,在抽殼鉤向上擺動以及槍機前端面的弧形面的引導下,彈殼底部貼著槍機前端面向上移動(RFB沒有FAL的拋殼挺)並使彈殼前部翹起,對準槍管上方彈殼導管。

各位看過美版「魔改95」之後也不必失望。我們自己的官方「魔改」也已曝光。此前,網絡上曝光了我國95式軍用步槍的某款改進型方案。該方案主要是對提把部位進行了加長,在提把上方和握把兩側安裝皮卡汀尼導軌以便安裝各種戰術附件。我國標準制式的95式自動步槍原設計並沒有採用國際流行皮卡汀尼導軌,在隨後一些國內外軍工廠商和槍枝愛好者的改造中被裝上導軌。

95式自動步槍戰術導軌改裝方案(鳴謝:網友 心腹朝廷de三土)

NO.3 遠征奇兵 外貿版97步槍作為外貿版本的97也不甘示弱,也推出了豪華「戰術板」。不久前,就有加拿大公司開始為T97NSR設計專門的改裝部件。一家加拿大軍工企業就把T97NSR步槍上部的提把部件去掉,換上了專門設計製作的帶導軌的樣式。圖為:安裝了多個戰術附件的97式步槍

安裝了多個戰術附件的97式步槍

安裝了多個戰術附件的97式步槍

加拿大公司改裝的97式步槍

NO.4 老兵不死 56半1950年代,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軍工業。在1956年,解放軍定型了56式槍族並開始量產。56式槍族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槍族,因為統稱56式槍族的三種武器都是不同的結構和原理,包括1956年式班用機槍(RPD)、1956年式衝鋒鎗(AK-47)和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SKS)。後者通常被簡稱為「56半」,有時也被稱為「56式步槍」(因為56式自動步槍在當時的正式名稱是「衝鋒鎗」,所以不會產生混淆)。由於裝備思想、資源供應及其他方面的原因,SKS這種在蘇聯只服役了幾年的過時武器在中國勃發第二春,在軍中裝備時長近30年,生產時間也比其他同樣仿製SKS的國家要長。除了裝備解放軍,也援助給其他國家,或作為民用武器出口。而現在,在一些民兵單位中仍然保留有不少56式半自動步槍。50年式末56式半自動步槍大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代53式騎槍、日本三八式步槍和部分毛瑟步槍以及美國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兵武器。圖為:原版56半步槍

近日,網絡上曝光了由中國北方工業研製的一款無托自動步槍。從外觀上看,該槍與以色列研製的TAR-21有幾分相似。但從一些細節上可以看出,該槍實際上是由經典的56式半自動步槍改裝而來。

該槍保留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導氣結構,可以看到其導氣管末端仍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同。槍管被截短,並在末端設計了螺紋用於安裝消焰器或消音器。

該槍將扳機前移,並設計了前握把。槍射前端安裝有皮卡汀尼導軌,用於安裝各種戰術附件。

可以看出該槍的槍栓組件仍然沿用了56式半自動步槍的設計

NO.5 精準狙殺 SVD/85式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軍隊一直沒有裝備專用的狙擊武器,雖然也曾設計過一些狙擊槍,但並不成功。後來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繳獲了越軍使用的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於是就利用這種戰利品進行仿製設計,在1979年定型出1979年式7.62毫米狙擊步槍,於1981年試產並裝備部隊,主要用作邊防哨所和步兵狙擊手使用的單兵武器,殺傷中、遠距離上的單個重要目標。一般稱為79式狙擊步槍。由於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承認智慧財產權(中國是當時唯一有專利法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對於這樣的直接仿製蘇聯也沒有追究。後來該槍在1985年正式生產定型,並重新命名為85式狙擊步槍。

近日,美國輕武器論壇上有一支改裝的SVD狙擊步槍引起眾多槍迷的關注。該槍對SVD進行了大幅改裝,護木上有「鑰匙孔(KeyMod)」通用接口,頂部有全長度皮卡丁尼導軌。與原版對比,簡直就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SVD安裝了這個套件,槍管變成浮動結構,精度更加出色。聯想一下,現在各國軍隊大量裝備的SVD,這款套件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中國的85式作為SVD的成功仿製型,這麼改造應該也是完全可行的!

改裝過的SVD與SCAR並列絲毫不落下風,難道這款50年的老槍藉助這款套件還要再戰50年?我國仿製的SVD稱之為85式狙擊步槍,也許這款套件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對現役的狙擊步槍進行升級改造。

該槍還有標準的AR-15伸縮槍托和小握把,猛一看差點認不出這支槍的本來面目。因為安裝了兩種通用接口,所以改裝後的SVD能夠安裝各種類型的配件和瞄準鏡。頗有最時髦的「戰術」狙擊步槍味道。

圖為:裝備捷克SURESHOT裝備集團(Sureshot Armament Group)改裝套件的SVD狙擊步槍。

NO.6 軍警兩用 92式手槍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民營軍工企業非常發達,發達到不但在全國GDP里占了一定比例,在政界的影響力更是無以倫比的強大。拋開政治不說,民間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的原則上,無論質量,設計和價格都比國營壟斷的要強,這已經是世界的潮流。其實美國民營軍工企業一開始也並非如此強大的,有很多甚至是從車庫起家的。美國電視真人秀節目裡有個講美國改槍專家的,就是家小槍店,可是卻相當受槍民歡迎。圖為:國產92手槍魔改(以下圖片鳴謝:一氧化碳不多)

國防工業方面在中國一向是國營企業壟斷的天下,不過最近從中國軍方的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局、國家保密局最近出台的《關於加快吸納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的措施意見》可以看出,國防及執法單位開始吸納民營軍工企業是大勢所趨。其實中國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極強,屬於只要國家能給一點陽光,就能燦爛發亮照耀全球的那種。圖為:國產92手槍魔改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哪怕是在國家加大投入開放民企進入國防工業以前,中國民企就已經在一些邊緣產業的有限空間裡開始發展壯大起來了。你不相信?下面幾個類型的民企都是和我有過交集的優質初始股,大家看看如果他們將來可以被納入系統,說不定就是未來的511,MagPul, 神火甚至是洛克馬田,雷神(雖然說像神火,511等國際知名品牌早已經100%中國製造,但是中國民企的獨立品牌還有待開發。如果說過去十年是中國IT網際網路飛揚的年代,那麼未來十年個人認為就是中國民營軍工企業起飛的新時代。說不定十年後這行業里還會出幾個比馬雲更牛的成功人仕噢,童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圖為:國產92手槍魔改

隨著中國軍警和國外的交流增加,實用射擊在很多地方的特警訓練中已經成為必須的項目。由於國情不同,國外軍警常用作為訓練的實用射擊手槍換成了國產的92手槍,79微沖,95步槍等特警常用的武器。雖然中國軍事網上很多評論認為92不怎麼樣,其實我試過這把槍以後(連結: [原創]CO版--國產92手槍和95步槍之實用射擊體驗),感覺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差,性價比擺在那兒,你不可能和HK 或著 SIG 等手槍比。而且如果稍微改動一下,也可以很酷滴。圖為:國產92手槍魔改

NO.7 警界老兵 79微沖1979年式7.62mm輕型衝鋒鎗,簡稱「79式衝鋒鎗」,是在1979年設計定型,1983年生產定型。從1981年試生產算起,截至1992年,79式衝鋒鎗生產總量近20萬支,最高生產年份是1988年和1991年,年產量均超過3萬支。一般槍械的研製周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10人,而79式衝鋒鎗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圖為:警用79微沖大變身,戰術味道立馬濃郁起來

79式衝鋒鎗裝備部隊後,參與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爭中有這樣一個戰例:在我境內有一哨所被越軍占領。我軍某偵察分隊3名偵察員奉命將其拔掉並抓一「舌頭」。3名偵察員配備79式衝鋒鎗和匕首執行任務。一天深夜,他們突然闖入哨所,一名偵察員將室內4名越敵擊斃,一名偵察員在室外作弧形掃射,擊斃4名越敵並打斷一名越敵的雙腿,另一名偵察員上前用匕首直逼被打斷腿的越敵,將其拖走,抓住了「舌頭」。他們用了40秒鐘完成任務,我方無一人傷亡。圖為:警用79微沖大變身,戰術味道立馬濃郁起來

警用79微沖大變身,戰術味道立馬濃郁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311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