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是能創造奇蹟,這一點包括西方和部分國人都不太相信。但是奇蹟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比如中國的殲20四代戰鬥機。最新的線報顯示,2101號量產型殲20並非是獨生子,竟然同時擁有2102和2103兩個同胞兄弟,也就是說殲20目前的最低月產量已經可以達到3架。這個裝配速度屬於成飛製造殲10戰鬥機的正常月生產量。
軍事評論員指出,在中國殲20首架量產型2101號曝光後,外媒認為,中國暫時不會批量生產,而是會邊生產邊改進。這種思維實際上根本不適合四代機這樣的高科技複雜裝備的驗收定型規則。美國在F22量產176架之後,仍然發現了F22戰鬥機的多種缺陷,但這並沒有否定F22的先進性,因此中國也未必會在殲20的量產問題上謹小慎微。
應該說中國突然加速量產殲20的確大出西方意外。因為有兩點重要因素制約了媒體和裝備專家的判斷。首先是中俄的蘇35戰鬥機採購合同,近期中國最終確定股買24架俄制蘇35戰鬥機,被認為是中國尚未能對殲20的量產保持足夠的信心。因此不得不購買蘇35在戰鬥機進行短期過渡。
其二是從美國F22戰鬥機的研發歷程來比較中國殲20戰機,認為中國的四代戰鬥機從研製到量產的周期時間,只會比美國F22更長。F22從1991年4月獲得合同,1997年9月首飛,從獲得合同到首飛用了6年多時間;F22在2005年12月開始服役,從首飛到服役有用了8年多時間。總算起來美國搞定F22差不多花了15年時間。
而事實是,中國的殲20戰鬥機從首飛到定型量產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這個時間連美國F22周期的一半都不到。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中國殲20的驕人成就不容置疑,但是不能說殲20已經完全達到設計預期。中國之所以加快殲20的量產速度主要是基於一大重要外部因素,那就是周邊美日四代戰鬥機裝備量的增加。
雖然俄羅斯宣稱其蘇35戰鬥機屬於3++代戰鬥機,完全有能力與美國F22和F35戰鬥機抗衡。但是這一點估計俄羅斯空軍自己都不會相信,否則俄羅斯就不會發誓要在2020年前為俄羅斯空軍生產裝備50架四代T50戰鬥機了。這一點中國空軍會看得很清楚,所以為了應對美日F22/F35壓力,只有加快殲20量產一條路可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