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艘彈射航母曝光:噸位出人意料

隨著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對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開工消息的證實,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航母話題再次熱絡了起來。按說,國產航母開工已經有一段時間,為何國防部公開的消息略顯滯後呢?

很簡單,就是為了生米煮成熟飯,讓中國航母威脅論對我國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拿到這個新聞的外國輿論有點如獲至寶的感覺,日本媒體同時放出中國同時開工建造第二艘國產航母的消息,地點就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而且這艘航母不再是遼寧號的複製版,是一艘配置有彈射起飛裝置的大型航空母艦。

上海江南造船廠

日媒:中國正同時開造兩艘航母 裝備電磁彈射器

據日本媒體去年12月21日報道,解放軍正加緊在大連和上海造船廠同時建造兩艘航母。文章稱,在遼寧艦服役後,中國又急速推進多艘可運用於實戰的國產航母建設。

艦載機彈射起飛

報道稱,解放軍在不斷強化海軍實力以保護海上權益。為與美軍等對抗,中國視航母建設為「海軍現代化的重要一步」。1月1日,英國媒體刊載了正在建造的大型船舶衛星照片,上面顯示當初的龍骨和船體基礎部分正在變成航母的船頭和船尾。預計「將於年底完成船體外殼」。另據軍事專家和造船廠負責人稱,另外一艘國產航母正在上海長興島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航母專用船塢建造。據稱,該航母採用船體分開建造、再由大型起重機組裝的方法建造。

日本媒體稱,中國國產航母將配備電磁彈射器。如此一來,航母將裝載更多艦載機。預計兩艘航母建成後將配備殲-15艦載機,並部署在海南三亞軍港,執行南海監視任務。該型國產航母噸位預計達到7萬噸,配置兩條蒸汽彈射器裝置。

這篇文章稱,上世紀80年代,時任海軍司令的劉華清在軍委內部決定的海軍戰略計劃中,提出在2020年前建造國產航母的方針,以確保「第二島鏈」之內的制海權。據軍事專家分析,中國高層繼承了該計劃。儘管航母建造數量尚未可知,但去年1月,時任遼寧省的高級官員曾公開稱,「中國將來要擁有4艘以上航母」。

報道稱,中國海軍的目的是通過增加航母數量擴大活動海域,加大在南海的軍事活動,加強在與菲律賓等國的領土主權之爭中的優勢地位。

圖為劉華清上將在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參觀

中國為何急於開建多艘國產航母?

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是主因,時間進入2015年按照實際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美國,按照GDP計算中國也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超級大國。所以中國更需要一支符合自身國際地位的海軍力量。

我們需要一支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海軍艦隊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由過去的高耗能發展模式開始進入調結構的低耗能高技術的發展模式,由此帶來的效應是大量低產值外資外企開始向國外轉移,中國人也在利用積累了三十多年的財富開始走向世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就是走出去戰略的經典寫照。

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也是中國急切發展航空母艦這種遠洋作戰平台的原因。

近幾年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也認識到了中國足以挑戰其霸權地位的潛力,因此加緊調整強化亞太聯盟,企圖通過軍事手段讓中國人過的不那麼順風順水延緩美國的衰落時間的到來。北京高層也正是看到這一外部威脅的存在,所以決定推進中國的航母之路。

據媒體報道稱,中國未來至少需要四到六艘航母,眼下已經開工的國產航母屬於滑躍式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與遼寧艦的變化差異不大,為什麼我們要急於開建一艘與遼寧艦相似的航母呢?

因為中國真的等不及了,美日威脅步步緊逼台灣問題懸而未決,這些都是中國急於改變海軍力量現狀的現實原因。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多艘航母,我們制定了一個航母發展的時間規劃: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戰鬥群

中國第二艘航母(第一艘國產航母)交付時間:2018年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戰鬥群

第三、四艘航母交付時間:2022年左右

其中第三艘航母為雙蒸汽彈射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小鷹號航母)

第四艘航母為電磁彈射起飛的核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福特級航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281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