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又一絕密武器曝光:美俄竟聞所未聞

前幾天,中國在新疆測試新一代反導飛彈系統,也有報道稱其實為反衛星飛彈。現在美國專家爆料稱;中國試驗的是動能3號大氣層外攔截系統,在10月30日由庫爾勒飛彈試驗基地發射。

這已經是其第8次進行實彈試驗,主要目標是打擊衛星,但也有說法為反導系統。其還稱在2007年1月,中國曾經測試了一枚最具破壞力的反衛星飛彈,可直接摧毀在太空上的任何人類目標,甚至包括空間站。

其實,在11月1日在新疆發現的不尋常的尾跡,還是屬於中段反導測試,在高層大氣當中的攔截行動。香港媒體稱;這種可以在大氣層攔截來襲高超音速目標的飛彈,叫做紅旗19。

動能武器想像圖

美國人則認為,從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7次反衛星飛彈測試。中國正在建立起一套反衛星飛彈,定向能武器,地面衛星干擾器等等在內的先進武器系統。

動能2,動能3反衛星飛彈都是航天科學和工業集團的產品,但是現在中國正在開發威力更大,射程更加遙遠的KZ-1型和KZ-11型系統。

美國人認為,中國的戰術是釜底抽薪,因為中國知道在一場戰爭當中,只要打掉衛星系統。那麼,無論美軍在地球上擁有多少F-22戰機,B-2轟炸機,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電子戰能力有多麼強大,巡航飛彈有多准都將是無源之水。

動能3號飛彈系統是第一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這是一種兼具反衛星和反導功能的全新系統。但是,我們說反衛星並不是主要目的,那也許只是反導的一種附加功能。

動能武器想像圖

從美媒的報道看,中國這次反導試驗是成功的,相比較,同樣在11月進行的美軍反導試驗卻失敗了。有時候,在軍力上進行趕超,需要的是超前思維。

例如,二戰德軍造巨無霸式的虎王坦克,美軍並沒有追著造更大坦克跑去對轟,而是直接採用戰機空襲虎王的補給線。日本製造先進的震電,紫電等戰機,美軍不是每天針對性訓練如何應對,而是直接轟炸其飛機工廠。

現在中國動能3系統的思路與二戰美軍其實是一樣的。與閃電戰思維也相似,閃電戰的核心就是不硬碰,比賽誰大炮大,坦克多,人勇敢,而是集中力量,突破薄弱環節切斷補給線,讓你不戰而降,正所謂圍棋當中的「勢」,有了「勢」,就有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美軍研製新型動能武器:劍指中國高速飛彈

近日,美國海軍正在加緊研製一種被稱為「星球大戰」武器的新型動能武器系統,用來代替現有的艦炮系統。這種動能武器發射的炮彈不需要攜帶戰鬥部,彈頭可以以超過3倍音速速度飛行,直接利用高速動能擊毀目標。

動能武器是依靠高速運動產生的巨大「動能」來對目標進行殺傷的武器。結合精確制導技術,動能武器發展進入「快車道」,未來將應用於空間反衛星作戰和攔截高速巡航/彈道飛彈等軍事需求,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

動能武器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是美國為進行「星球大戰」計劃而開發的新概念武器系統。與傳統武器將高能量直接投射到目標物體上,達到毀傷敵有生力量和設施的原理不同,凡是依靠運動物體的動能直接碰撞毀傷目標的武器都被稱為動能武器。

美軍伯克級戰艦出事故 標準2飛彈射出瞬間爆炸

動能武器主要包括指揮控制中心、探測制導系統以及動能殺傷攔截器三部分,其中動能殺傷攔截器是動能武器的核心戰鬥部。動能殺傷攔截器可以實現自主尋的飛行,推進系統將動能殺傷攔截器送入預定空域後,通過對其進行加速,實現直接碰撞摧毀目標。目前美國海軍研製的動能武器打擊速度可以達到3倍音速,可以直接應用於現有的武器發射平台,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情況的作戰需求。

除了速度的提高,動能武器也在小型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美國空軍為機載反衛星計劃研製的小型尋的攔截器,姿態控制系統僅由數十個小型固體火箭組成,甚至沒有軌道控制系統,是動能武器系統中有名的「小不點」。而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研製的小型低成本攔截器更是提出了採用1公斤重的微型攔截器,通過子母彈方式一次發射大量微型攔截器,實現戰區範圍內50至400米對作戰車輛和固定目標的區域防禦能力。

動能武器是未來戰場上的急速殺手,迅速成為國外目前重點研究發展的武器系統。經過40餘年的研究,美國目前已先後研製出了多種類型的動能武器系統,其中最為成熟的是動能攔截彈。目前美國重點研製的地基和海基中段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採用的都是動能攔截彈系統。

美軍伯克級戰艦出事故 標準2飛彈射出瞬間爆炸

經過近40年的研究及反覆試驗,目前動能武器已經取得了重大技術進展,有的已經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即將在未來數年內形成新型作戰能力。

動能武器系統除了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等特徵外,還需要配合高精度的導航控制系統,自身要具有自行的探測偵察、目標跟蹤和自動飛行控制的能力。研製生產動能武器對整個國防工業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等少數國家存在一批較為穩定的動能武器試驗系統。

目前美國已經論證並研製試驗了一批動能攔截武器系統,主要包括可用於空天攔截對抗的天基攔截彈和智能卵石等動能攔截系統,以及可以直接部署在現役飛機上的游隼系列武器系統和可以用於無人機作戰的塔倫動能武器系統等。此外,美軍也多次進行地面或軍艦上的動能攔截武器系統,例如大氣層外彈頭攔截器系統、大氣層內高空防禦攔截彈和戰區高空區域防禦攔截系統等。其中,「動能攔截彈」等動能武器已經在試驗中驗證了進行反衛星和反導攻擊的可行性。俄羅斯在動能武器的研究主要起源於前蘇聯時代的反彈道飛彈和反衛星武器研究,但目前進展較為緩慢。

目前被寄予厚望的一種動能武器是超高速炮彈計劃,該計劃可以利用現有的艦炮系統直接發射彈藥,從而節省了裝備改造升級所需的巨大經費。與此同時,全新的動能軌道炮系統也計劃於明年進行第一輪海上試驗,一艘戰艦就可以攜帶上百枚軌道炮彈藥。

美軍阿利-伯克級DDG-68沙利文號飛彈驅逐艦

具有變革性的新概念武器

由於動能武器的攻擊效果取決於彈體的質量和速度大小,速度越高,殺傷動能越大。因此世界各國都在研製小質量高速動能殺傷攔截器,在火箭的助推力一定的情況下,質量小的動能系統不但具有較好的殺傷效果,而且尺寸相應減小,作戰運用更加靈活方便。

動能武器系統改裝方便,美軍現有的MK45型艦炮就可以直接發射動能炮彈。美軍也正計劃通過超高速炮彈計劃對現有的艦炮系統進行升級,以提高對目標的直接打擊能力。此外,動能武器相比傳統武器的巨大優勢在於其價格低廉,效費比較高。目前常規武器的報價動輒數十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而動能武器的彈藥價格可以減至每發1.5萬美元,而且動能武器直接利用強大動能產生的打擊效果優於傳統武器,具有更好的應用前景。

美軍阿利-伯克級DDG-68沙利文號飛彈驅逐艦

動能武器的出現直接打破了對彈道飛彈防禦不可行的核防禦模式,帶動各種防禦系統進入非核防禦時代,不僅可以用於彈道飛彈的防禦,還可以用於空天反衛星作戰、反飛機滲透作戰等,未來甚至可以專門用於反炮彈作戰,是未來一體化作戰的「多能手」。

目前火箭動能攔截彈已經逐步應用於戰場實踐,而電磁炮也正在不斷得到試驗和發展。未來動能武器系統還需要突破動力問題和快速充電技術,而以超導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已經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巨大希望。

美國海軍計劃於2016年在海軍試驗艦上安裝新的動能軌道炮武器系統,未來預計動能武器的攻擊速度可以達到5至7倍音速,射程可以超過100公里,不僅可以用於艦對艦海戰,更可以用於空天防禦系統,應用前景勢不可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245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