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再造航母 俄大國海軍夢困中重燃?

今日嘉賓:

中國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尹卓

數量質量上的落後還只是俄與美航母差距的一部分

俄新社28號報道稱,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總裁阿列克謝•拉赫曼諾夫當天表示,在2019年前對造船廠進行改造後,俄羅斯的造船工業將具備生產新航母的技術條件。俄羅斯國防部早前曾表態稱,解決建造航母的問題可能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實際上,即使是在普京力推的2011-2020年國家軍備計劃中,也沒有提及新建航母的相關事宜。

航母一直與大國海軍緊密聯繫在一起,而「新建航母」這四個字一方面似乎重新點燃了俄羅斯的大國海軍夢;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目前俄羅斯海軍的窘境:這個曾經與美國爭霸的國家,現役的航母只有一艘。

俄羅斯海軍唯一的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於1982年開工,1985年下水,1990年完工;但該艦完全形成戰鬥力一直要等到1995年。而這艘航母從服役開始,「戰力不足」的聲音就一直沒有平息。

不妨把俄羅斯這艘唯一的航母與美軍現役的「尼米茲」級航母做一個簡單對比:

動力方式上,「尼米茲」級採用核動力,因此可以連續作戰;俄羅斯航母則使用常規動力,在遠洋活動的範圍和時間都受到嚴重製約。

排水量上,美國的航母都達到10萬噸級;而俄羅斯航母只有大約6萬噸左右。

在艦載機起飛方式上,美軍航母全部採用蒸汽彈射,俄軍航母則使用的是滑躍起飛。這樣的差異導致美軍的航母可以起降預警機等較重的機型;俄羅斯航母只能艦載的戰鬥機和直升機。此外,美俄航母能夠搭載的艦載機數量也有明顯區別:「尼米茲」級能夠搭載的各型號艦載機總數高達85-90架;而「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配備的艦載機總數只有40-50架。

數量與質量上的落後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蘇聯解體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俄羅斯失去了新建航母的重要依託——造船廠: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的建造地點位於烏克蘭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這家造船廠是蘇聯唯一的航母總裝廠;隨著蘇聯解體,尤其是近兩年俄烏關係急劇惡化,俄羅斯海軍想要建新的航母,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

那麼,俄羅斯新建航母到底差在哪兒了呢?

對此,本台特約評論員尹卓表示:俄羅斯的超大型船台只有到8萬噸這樣的級別,才會具有一定的威懾力,但它還未能實現;俄羅斯本身製造航母的經驗其實並不豐富,很多圖紙都已丟失,包括光纜的走線、各艙的容積等等環節都需要再精細設計;俄羅斯航母沒有彈射起飛裝備,這樣的話,目前的滑躍起飛只能達到前者戰鬥力的四分之一,很受限制,將來需要克服這一點。

未來的俄羅斯到底需不需要航母?

整個2015年,有關俄軍新航母的消息層出不窮——

早在今年2月,俄羅斯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已經拿出了未來航母的模型。俄媒披露稱,俄羅斯的下一代航母名為「風暴」,依舊採用常規動力。但排水量增加到了9-10萬噸,基本與美軍「尼米茲」級相當;搭載艦載機的數量也提高到了80-90架,其中艦載戰機中還將包括俄羅斯下一代戰機T-50的海軍版。

現在的問題是,蘇聯解體至今的20多年時間裡,俄羅斯再也沒有造出驅逐艦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最近新造的艦艇都是排水量較小的護衛艦和飛彈艇——俄海軍今年10月和11月用來打擊敘利亞極端組織的「暴徒」級和「獵豹」級就是典型例子。實際上,俄羅斯用中小型艦艇發射遠程巡航飛彈的做法已經獲得了包括西方已開發國家在內的一片叫好之聲,那麼,未來的俄羅斯到底需不需要航母?需要多少?作用又如何呢?

對此,本台特約評論員尹卓表示:俄羅斯發展航母主要起一個防禦作用,在多個方向奪取制空權;奪取制空權的話大概在離岸1500公里的位置。用航母來維護彈道飛彈戰略核潛艇的安全,把美國的航母逼到1500公里以外;另外就是在關鍵的海峽水道奪取制空權,保證其艦隊能夠順利通過海峽水道;此外就是在和平時期,維護俄羅斯的戰略意義,比如其反覆使用航空兵對IS的打擊,因此,航母的投送極其反潛巡邏機都是奪取制海權的利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185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