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雖已經量產 但發動機還是俄羅斯製造,中國仍待努力加緊趕上

近日,中國量產殲20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但外國媒體近日披露稱,在去年中國軍方高層曾訪問俄羅斯莫斯科市「禮炮」燃氣渦輪製造科學生產中心期間,中俄雙方就為中國殲-20先進殲擊機聯合研製新型發動機展開合作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談判,殲20戰鬥機最大的問題,發動機還要使用俄制發動機。

目前,外國媒體普遍認為,中國為殲20戰鬥機研製的WS-15發動機還未進行空中飛行測試,殲20戰鬥機在短時間內將不可能使用本國生產的發動機,而沒有推比達到10左右的發動機將讓殲20無法具備超音速巡航等能力。

美國媒體稱,中國近年來製作的4架殲-20飛機都裝備俄制發動機進行試飛,中國自行研製的太行發動機和其他改進型發動機都沒有裝備殲20戰機,可見殲20受制於發動機問題有多麼嚴重。

文章稱,雖然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了WS-10太行發動機,但這種發動機的性能並不能滿足殲20戰鬥機的戰術需求,而專門為殲20戰機研製的配套發動機還在地面測試階段,這讓中國人感到十分尷尬。

由於周邊國家緊鑼密鼓發展和購買五代戰機,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空防壓力,這讓中國不得不加班加點研製殲20戰機,但發動機落後的問題始終折磨著中國的飛機設計師們。

沒有高性能發動機,殲20將不具備一些最基本的五代機戰術指標,只能成為具備一定隱身性能和五代機火控系統的四代機。這樣的飛機難以與美軍的F-22,俄軍的T-50對抗。

俄羅斯媒體稱,中國企業暫時還不能為新型殲擊機成功研製出擁有較大功率和較長壽命的合格的國產發動機。在這些指標上,中國自主產品大幅落後於俄羅斯發動機。因此中國對外出口的大部分航空技術裝備仍然配備俄制動力裝置。

2012年2月中國從俄羅斯引進140台AL-31F航空發動機,裝機對象為進口的蘇-27、蘇-30殲擊機,以及中國國產殲-11戰機,總交易金額7億美元。此前一年中國已從俄羅斯引進150台AL-31F發動機和123台AL-31FN發動機。

俄「外國電視網」報道稱,中國軍事代表團上個月訪問莫斯科「禮炮」燃氣渦輪製造科學生產中心的目的就是討論雙方進行合作為中國首型隱形殲擊機殲-20研製發動機的可行性問題。

俄羅斯多數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成飛殲-20還沒有合適性能的發動機,因此,殲20可能會配備俄羅斯製造的較為先進的AL-31FM1發動機或117S發動機。

圖片為117S發動機。漢和認為,中方有興趣引進蘇-35的原因主要在於117S發動機和IRBIS-E雷達。殲-20戰機的研製暴露出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首先是發動機,有了蘇-35的117S發動機,殲-20就能變身成為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實現超音速巡航的夢想。

殲-20要到2019年才能裝上為其配套的渦扇-15發動機、形成有效戰鬥力。在此前的5年時間裡,中國要直面著周邊美軍少量F-22、F-35的嚴重威脅。而如果有117S這種准五代水準的先進動力,殲-20就可以早日成軍,而且其性能將比目前使用AL-31的原型機高出一截。

按照西方媒體稱,中國的殲20戰鬥機將按照螺旋發展的思路,首先推出裝備俄制發動機的殲20A版本,接著發展裝備國產WS-15發動機的殲20B版本。

所以一些俄羅斯媒體稱,殲20看起來威風凜凜,但由於缺乏先進的發動機,將始終受制於俄羅斯。「離開俄羅斯發動機,殲20什麼都不是」。

發動機是戰鬥機的「核心競爭力」,其性能直接影響戰鬥機的表現。殲20的發動機問題成為中國空軍的一塊心病。

殲-20所採用的發動機可能仍是AL-31系列的改進型號,至於外觀上的變化,一種推測認為,在殲-20戰鬥機的其中一個發動機尾噴管的外側,可能裝備有一個白色的隱身護套,用於降低發動機的輻射熱指標。不過更有可能的是,2011號殲-20換裝了一台性能更好的發動機。

目前WS-15大推力發動機還處在裝機試飛的早期階段,距離使用至少還要5至7年時間。即使WS-15的研製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將一款仍在試驗中的發動機安裝在正在試飛的新機型上,這麼做的可能性不大。

一些媒體還猜測2011號機很可能採取了與殲-10B一樣的俄羅斯AL-31FN-M1渦扇發動機,而且還認為這種發動機相比以前的AL-31F,推力提升了800公斤。甚至有媒體引用匿名者的猜測,認為依靠AL-31FN-M1,殲-20還是能獲得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可以想像,如果在三四年甚至更久以後才能出現與美國F-119發動機推力相當、具有推力矢量功能的國產發動機面試,必然涉及到整個飛機氣動、飛控設計的重大修改。這無疑會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

像很多外媒猜測的那樣,利用國外發動機或者改進型的太行發動機,來實現第一批殲-20的定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150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