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Dave Majumdar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2「猛禽」真的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戰機嗎?美國原本能否做到更好?
F-23原型機正在試飛。圖片來源:網絡
當F-22的原型機YF-22在1991年4月獲得「高性能戰術戰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的合同訂單時,其實與諾斯洛普的YF-23相比其性能並不占優,雖然它的機動性更好,但YF-23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更強,尤其是在搭配通用電氣的YF-120渦扇發動機的情況下。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的巴利·瓦茨(Barry Watts)表示,就算用低一個檔次的YF-119引擎,YF-23的超音速突襲速度也能夠達到1.4馬赫以上。若換用YF-120引擎,這款設計流暢的原型機巡航速度能達到1.8馬赫以上。
「我不記得巴利·瓦茨了,但是這個名字聽起來挺耳熟。他對於超音速突襲的說法是正確的,只不過具體數字並不準確。」搭載YF-120引擎的F-23戰機試飛員吉姆·桑德伯格(Jim Sandberg)在幾年前這樣說道。「你所提到的一號機裝備了普惠公司的YF-119引擎。我駕駛的二號機裝備了通用電氣的YF-120引擎,能夠飛出更快的超音速巡航速度,美國空軍的媒體審查員建議我們對外說『快極了』。」
F-23原型機後視圖 圖片來源:網絡
F-22「猛禽」最終量產版同樣能在不打開後燃器的情況下達到1.8馬赫的巡航速度,但是她的持久力非常有限。「猛禽」戰機的飛行員表示,超音速巡航在實際作戰中用處不大。
「超音速巡航在紙面上看來非常迷人動聽,但事實上在燃料有限的戰鬥機上實用性不強。」一位F-22老牌飛行員說道,「我更希望駕駛能更快加速並恢復能量的戰機,而非超音速巡航飛機。」
與主流觀點不同的是,YF-23的極限速度並未超越F-22。這兩款戰機的極限速度受空氣動力學所限,最高只能達到2.2馬赫,因為二者都使用了側舷固定的壓縮進氣口。現役的F-22戰機實際上被劃了一道2.0馬赫的速度紅線,因為過快的速度會讓機身的隱形塗層脫落,尤其是駕駛艙蓋上的塗層。諾斯洛普對YF-23的設計在這一點上要優於F-22,並可能擁有更佳的隱身性。
F-22「猛禽」戰機量產版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為什麼YF-23最終還是輸給了F-22「猛禽」?
從表面看,F-22的勝出或許是保守設計者的勝利,因為兩款設計都已經超出了空軍的實際所需,但是空軍自身的決策是比飛機性能更加重要的因素,以下就是洛克希德獲得訂單的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這與華盛頓政治有關。巴利·瓦茨認為,諾斯洛普及其合作夥伴麥道研發的B-2轟炸機和A-12海軍攻擊機表現不佳,這使空軍及五角大樓深感不滿。
其次,當時的美國海軍雖然退出了ATF項目,但其在戰鬥機研發採用問題上仍舊有一定話語權。海軍當時希望採用的正是F-22的海軍航空版變體,這個變體很像是F-22「猛禽」和F-14「雄貓」的奇怪混合體。
洛克希德「臭鼬工廠」負責ATF項目的總監謝爾姆·穆林(Sherm Mullin)說:「研發團隊在1989年末到1990年初為海軍版高性能戰術戰機傾注了很多心血,他們最終研發出了隱形能力非常強大且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可變後掠翼戰機,這一設計非常適合海軍的艦載任務,所以海軍在高性能戰術戰機的選擇上仍有投票權,最後他們投了F-22。」
海軍並不喜歡F-23的海軍版變體,這種變體的前翼布局在海軍看來吸引力不足。由於海軍非常傾向洛克希德的設計,洛克希德甚至為其中途夭折的AF-X計劃向海軍提供了一份改進設計方案。AF-X計劃本身是因為向「聯合打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讓位而被迫下馬的,很多海軍官員對此事至今仍舊耿耿於懷。
YF-23落敗的第三個原因是諾斯洛普雖然極力達到設計要求,洛克希德卻更具遠見,他們與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的密切溝通使其能夠了解空軍的真實想法和訴求。雖然在理論上YF-23的極限速度、極限高度和隱身能力都達到了那個時代的巔峰,空戰司令部的成員們並沒有真正接受隱身作戰這個想法,而是希望高性能戰術戰機也能夠在視距內的纏鬥中摧毀目標。不僅如此,飛行員還渴望戰機能夠在任何速度、高度和攻角下擁有良好的轉向靈敏度。
F-22與F-23原型機之間的對比 圖片來源:網絡
洛克希德所產的「猛禽」戰機裝備了推力矢量技術(Thrust-Vector),這已經滿足了空軍的極限靈敏度渴望。巴利·瓦茨將F-22描繪成一款「超級F-15」,而這恰好符合空軍的胃口。
F-22原型機被選入高性能戰術戰機後,她被正式命名為F-22「猛禽」。普惠公司以其F119引擎贏得發動機的投標,因為這款引擎比通用電氣新穎的F-120變循環發動機要更加可靠。
翻譯:王一諾 編輯:王立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