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傳出一則重磅消息,編號為2101的J20的「黃皮」機問世了。12月26日網上的圖還有些遮遮掩掩、神神秘秘,把飛機的整個身子都虛化了,只露出了那個2101的編號和黃色的機身,如下圖:
但是,接著第二天,網上就有了系列高清圖,環球網對此也進行了轉載,由此可說明官方已經認可了這架編號為2101的J20的曝光,很顯然能在這個位置拍的都是官泄。如下圖所示:
5年前編號為2001的J20是第一架技術驗證機,當時應該是我國在J20與J31之間選定了J20方案後的第一架,那架飛機應該還屬於技術驗證機階段。這個技術驗證時間較長,差不多用了3年時間,到2014年1月18日,編號為2011的J20戰機曝光。
編號由200X變成201X,很可能是J20飛機由技術驗證階段進入了工程驗證階段(國內在這方面好像分得並不是特別清楚,特別是我國軍事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這些階段與階段之間很大一部分可能都是重合的)。在工程驗證機2017號2015年11月試飛一個月後,12月26日J20的初步定型的原型機終於面世。
定型了的原型機意味著,這款飛機已經初步定型,即將量產交付部隊。這也意味著我國在2016年將裝備J20隱形戰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國家、第三款正式裝備的隱形戰機。
J20是從首飛到定型用了5年時間,將在6年內實現小批量服役,對這一速度我們不得不佩服,因為這相比美軍F22隱形戰機快了太多。拋開之前的技術研發階段不談,F22從1991年4月獲得合同,1997年9月首飛,從獲得合同到首飛用了6年多時間;F22在2005年12月開始服役,從首飛到服役有用了8年多時間。也就是說,美國搞定F22差不多花了15年時間。再看我們現在的節奏,2016年交付部隊,預計2017年就要形成初步戰力服役了,這個時間僅僅用了五六年時間,比美國所花費的時間縮短了一半還多。

研發J20的速度表明,現在我國的整體技術研發能力已超過當時的美國,效率上甚至也高於今天的美國(速度不快怎麼追趕呢)。當然,我們在發動機方面我們還有較大距離,但這並不能掩蓋我國在技術研發能力上取得的巨大突破。譬如,我國在超高音速飛行器方面,在反導系統方面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領先。
我們知道,5年前12月26日,J20展示給國人就是以這種遠遠的、模糊的方式,當時網上都在討論到底J20是真的還是假的,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台灣媒體還給出了一個鋼絲吊著飛的J20諷刺圖。當時占豪根據自己的判斷第一時間認為J20是真的,當時這還引來了一些嘲笑。結果,2011年1月11日,在時任美國防長蓋茨訪華時,J20公開首飛,震驚世界!
如今,僅僅用了5年時間戰機就要定型交付部隊了,這一方面有上述技術研發能力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則是國際局勢因素,是國際局勢的變化需要,迫使中國不得不以更高的投入、更快的速度推動J20的服役。在占豪(微信公眾號:占豪)看來,如下四方面因素促使J20以超常的速度服役:

一、世界由小國衝突演化為大國直接較量
在2013年9月歐巴馬宣布空襲敘利亞之前,世界範圍內的博弈雖以大國博弈為主線,但層面上仍是通過小國進行間接博弈,衝突則主要局限在小國之間。然而,2013年9月歐巴馬宣布對敘利亞動武,普京用武力支持敘利亞強力阻止,之後白宮引爆烏克蘭危機,由此引發了大國之間的直接較量。從烏克蘭危機開始,俄羅斯就不得不親自出場,而美俄之間的鬥法已開始呈現直接較量的局面。
大國較量一旦展開,接下來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捲入,看現在包括歐盟國家、土耳其、沙特等國在中東與俄羅斯為首的反IS聯盟之間的博弈形勢,很顯然這種事情隨時可能發生在中國身上,因為美國就在中國身邊,日本也虎視眈眈。這種世界格局,迫使中國不得不追加投入,加快研發速度。
二、美國重返亞太帶來的戰略壓力
雖說美國在過去5年多重返亞太取得的成效不大,但依然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麻煩。譬如,在美國的縱容下,日本正在掙脫戰敗國的束縛,邁向新的軍國主義,這很顯然對中國是個嚴重威脅。再譬如,美在南海不斷挑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威脅和戰略壓力,給地區的穩定帶來了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都需要中國用軍事能力來平衡。美國搞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針對中國,是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將中國崛起的力量平衡掉,而中國要想維持對中國有利的發展態勢,需要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形成突破。事實上,中國近兩三年包括東風21D、東風26、WU14超高音速飛行器、巨浪二、東風5B、公路和鐵路版的東風41等等大殺器的亮相,都是為了平衡美重返亞太給中國帶來的戰略壓力,J20也不例外,屬於此範疇。

三、日本裝備F35帶來的地區戰略平衡壓力
2015年6月外媒報道稱,在美國生產線上的日本F-35A初號機(AX-1)第一塊預製件已經開始準備,該機預計將於2016年8月下線。另據2015年12月15日美國《防務新聞》的報道,由日本本土生產的首架F-35隱形戰機已經於當日開工,多家日本公司都將深度參與其中。
依據美國與日本達成的協議,日本將擁有42架F-35戰鬥機,其中前4架由美國負責生產,預計最早2016年交付;剩下的38架則授權日本在國內組裝。由日本企業自行組裝的第一批F-35將於2017年正式進入日本航空自衛隊服役。
雖說F35比F22性能上差距較大,甚至從標準意義上說只能算是「入門型」的四代機,但其畢竟是四代機,性能仍然要由於一些三代半的戰機,譬如中國的J10將肯定不是對手。對中國來說,中日在釣魚島、東海存在領土領海爭端,過去幾年中國剛剛在空中取得的優勢可能就要因為2016年和2017年日本將陸續裝備F35而被打破。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急需J20快速服役,這樣就可以在東海、釣魚島上空繼續壓制日本。以F35的性能,自然無法勝過與F22一個級別的中國J20戰機。就製造速度而言,以日本的能力也無法與中國相比。如此,中國即可在東海上空繼續全面壓制日本,東海的戰略平衡也就無法被美日聯手打破,中國在東海的戰略利益就能得以保證。
四、中國周邊地緣政治動盪的壓力
由於美國的重返亞太,中國周邊過去5年多越來越動盪,東海和釣魚島有日本搗亂,半島南北關係也曾一度緊張,台海2016年民進黨上台冒險可能性大增,南海在美國的挑撥下更是聒噪不斷······可以說,在大國博弈越來越激烈、美國重返亞太引發的中國周邊地緣動盪的今天,中國急需更強的軍力來維持地區穩定與和平。特別是美國F22一會部署在韓國,一會部署在日本······據俄媒報道,F22一半都部署在中國周邊,中國再沒有J20與之分庭抗禮,未來F22將會更加得寸進尺。2015年4月,美軍F18戰機以「故障」為由降落我國台灣,2016年一旦民進黨上台引美軍入台,中國必須有相應的軍事反制手段。基於這種形勢,J20作為國之利器在2016年服役也就順理成章了。

事實上,J20的快速服役,就是中國和美日搶時間,是壓力下的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可以預見,中國在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驚喜等著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國產的航母就會下水,而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也將會形成戰鬥力,其它軍事層面的突破也會一個接著一個。
當然,中國現在不斷取得的突破一方面是因為我國過去幾十年的技術、經濟積累,另一方面就是國家戰略和安全的現實需要推動著我們必須加速進步,否則國家利益就會受到傷害,遭到損失。在這裡,我們也不能忘記,這些突破都是我們一代代的軍事科學家們努力的結果,他們在共和國的支持下,都是民族的脊樑!!!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