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越南實現了南北統一。越南共產黨的軍隊攻下了西貢,美國在此之前就已經選擇了全面撤軍。但是越南統一之後,東南亞地區並沒有天下太平。越南這個剛剛經歷了戰爭摧殘的國家,又迅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同時,對於自己的老恩主中國,越南也沒有心慈手軟。不斷在中國邊境挑釁,雲南和廣西邊境頻頻遭受襲擾。那麼越南這個又窮又小的國家為什麼敢於挑戰強大的中國?
一、越南自身實力增長,野心也水漲船高
越南自二戰結束以後就沒用太平過,先是老主子法國人捲土重來。日本人剛剛投降,法國人就重新回來的,這時有的軍隊還是剛從戰俘營出來的。而越南在胡志明的領導下,以背後的中國為依託,並在中國軍官顧問團的幫助下之下,連續打敗法軍。例如奠邊府戰役等等,最後法國人匆匆忙忙離開了越南。只不過法國人剛走,美國人又來了。美國在南方扶植起來南越政權,只可惜南越政權實在是爛泥不上牆,最後美國不得不親自上陣。越共領導下的軍隊從40年一支達到了70年代,30年代的戰爭經驗鍛鍊出來了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力量。
在美軍撤軍、越南獨立以後,越南北方軍隊繳獲了大量的美製武器,這些裝備屬於世界先進裝備。越南有了家底和資本之後,野心也在高度膨脹。越南在歷史長河中一直想吞併鄰國,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也一直想建立一個東南亞的印支聯邦。僅僅在3年以後,也就是1978年,越南就派出了20多萬軍隊入侵柬埔寨和寮國。當時柬埔寨處於紅色高棉的統治之下,這個政權讓人不寒而慄。在東南亞地區,中國擁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越南侵略柬埔寨和寮國的同時,認為中國是其組建印支聯邦的最大對手,所以越南不惜與中國一戰。
二、蘇聯的鼓動和大力扶植
中蘇斷交之後,中蘇關係一直非常緊張。尤其是珍寶島之戰以後,中蘇關係一度劍拔弩張。蘇聯在中蘇邊境上的軍隊由14個師增加到了54個師,總兵力達到了110萬左右。位於蘇聯中部的各個飛彈基地也進行了調整,一部分遠程飛彈的目標由倫敦、巴黎換成了北京和瀋陽等北方城市。中國的國防重心全面向北移動,蘇聯如果要進攻中國,它也需要一個盟友牽制中國的南方力量,防止他們向北方增援。蘇聯看上了剛剛統一的越南,越南的位置得天獨厚,自己與中國的兩個省接壤。越南軍隊又驍勇善戰,在1978年年底,蘇聯和越南簽訂了《蘇越友好條約》,這個條約其實先宣布了蘇聯、越南軍事同盟的成立。
在1975年之後,蘇聯對越南的援助越來越大,援助的數量超過了曾經的恩主中國。這就讓越南這個國家忘記了舊恩,開始向中國邊境地區挑釁。越南明白一個道理:自己對中國下手越狠,蘇聯就越高興。蘇聯在高興之後,對越南的援助也會加大。換句話說,越南在用中國人民的鮮血和苦難,換取了蘇聯大量的援助。同時,越南明白中國不會輕易向自己動手,因為北方的蘇聯對中國的威脅太大。中國不大可能會忙著風險將主力南調,因此越南對中國的襲擾次數越來越多,下手也越來越狠,甚至開始炮擊中國城市。
三、當時的社會主義意識,致使越南開始敵視中國
在70年代之前,中國、越南、蘇聯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雖然各方都這樣那樣的矛盾,但是始終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在1969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中蘇發生了邊境衝突,而中國為了自身的安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好。美國當時還是越南的作戰對象,中國的行為讓越南十分惱火。但是當時在經濟和軍事上,越南還需要依靠中國,所以敢怒不敢言。但是越南統一之後,他再也沒有了這樣的顧慮,越南認為中國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成為了「美帝國主義」在亞洲的幫凶。
尤其是1978年,這年中美關係迅速升溫,越南看到中國和自己曾經的敵人交好十分不滿,而且這個敵人還是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敵人。當時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共產黨武裝在活動,越南顯然把自己當成了社會主義陣營在東南亞地區的領頭羊。處於中西兩大陣營的角度來說,越南非常不喜歡騎牆派。所以處於多方面的考慮,越南對中國下手的規模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多。但是越南失算了,它料定中國不會出兵,但中國不但出了兵。而且一口氣出動了30多萬軍隊,將越南一頓暴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