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最害怕中國的國家是它:竟然曾經故意不讓中國戰機過境飛行

大家知道,蘇-27是全球名氣最響亮的戰機之一,這種蘇聯末期研製、裝備的戰機兼顧中型轟炸機的航程與載彈量,以及戰鬥機的靈活性,先天就具備持續改進的潛力,1991年蘇聯解體後,急需資金的蘇聯國防工業與因西方武器禁運而無法採購高科技武器的中國空軍一拍即合,中國短時間內大量進口蘇-27戰鬥機、生產許可證,這使得蘇-27SK成為俄羅斯武器產品中極少數在蘇聯解體後還能穩健成長的更新。

當然,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向蘇聯購買這種先進戰鬥機之時,在國家本來就沒有多少多餘的外匯情況下,購買了24架蘇-27SK是一個非常擔風險的舉動。不過,中國空軍引進的蘇-27SK是航空兵戰鬥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台階,也是前蘇聯在解體前達到服役狀態的最先進的戰鬥機,其整體設計至今仍然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裝備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後, 不但在裝備性能上直接跨進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的行列, 同時也獲得了比較可靠的全天候超視距空戰能力。

應該說,蘇-27SK是中國與前蘇聯重新開始軍事技術貿易和交流後,在引進先進作戰裝備的整體規劃中投資最大的項目,也是中國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現代化進程的代表項目。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軍費開支還不到320億元人民幣,扣除其他費用,一年可以用來購買軍事裝備的錢只有90億元不到,而購買24架蘇-27就價值100多億,但事後證明,從技術角度看,中國選擇蘇-27作為新一代主力戰機,是高起點的選擇,為加速本國航空工業尋求到了一條捷徑。

然而,中國購買蘇-27戰機之後是如此的不平坦,按照計劃,1992年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應該是從俄羅斯的後貝加爾軍區起飛,經蒙古領空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剛剛起飛不久前往中國的蘇-27機群出發後不到一小時,飛走的機群又返回機場,原因居然是蒙古拒絕這個中方戰機機群過境。據悉,當時蘇聯飛機臨時過境蒙古根本不需要事先通報,蒙古方面也持默許態度,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據當時參與蘇-27轉場飛行的我方人員回憶稱,「當時,由於蒙古有美國政府在後面撐腰打氣,稱中國飛機沒有通報、沒有飛行計劃就不能飛,如果中國的飛機過境就要開火,俄國人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返航」。據稱,最後,俄方代表向蒙古駐莫斯科大使館交了20萬美元現金作為過境費,最終才同意讓中國的12架戰鬥機飛回中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讓我們看清了很多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8121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