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12月24日寧波電(記者 鄭文浩 吳登峰)70年前,這支部隊用繳獲的步槍從侵華日軍手中收復了興化城。57年前,這支部隊在空中創造了同溫層擊落敵機的世界奇蹟。50年前,這支部隊以刺刀見紅的無比果敢精神,在290米超近距空戰中一舉擊落美國F-104。10年前,這支部隊成為海軍第一支成功改裝三代機的航空兵部隊
如今,已經熟練駕馭新裝備的他們,又戰鬥在複雜的東海維權一線。這,就是1965年被國防部授予「海空雄鷹團」的海軍航空兵某部。在「忠誠善戰、氣霸海空」的「海空雄鷹精神」傳承之中,他們在東海築起了一道牆,一道令對手膽戰心驚、不可逾越的防線。
讓對手膽戰心驚,源於「海空雄鷹團」是一支擊落擊傷敵機31架的王牌之師。1952年,這個團在改裝僅一年,人均飛行僅二三十個小時的情況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同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展開了空中較量。在參戰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把我軍敢於刺刀見紅的傳統帶到了天上,取得了擊落擊傷16架敵機的輝煌戰績。1954年,這個團加入人民海軍行列。在隨後的國土防空作戰中,毛主席先後三次點將該團出征。
1958年毛澤東在彭德懷元帥的建議下首次選擇這個團。該團秘密進駐福州剛落地40分鐘,就受命緊急升空作戰,當即擊傷2架敵機。溫酒斬華雄亦不過如此。第一次點將是機遇。三次點將就是信任。隨後毛主席又兩次點將,「海空雄鷹團」天劍出鞘必有斬獲,從1964至1965年先後擊落1架美製RF-101戰機、3架高空無人偵察機和1架F-104C戰機。勝利源於視死如歸的勇敢,勇敢源於聽黨指揮的忠誠。時至今日,「海空雄鷹團」將士依舊枕戈達旦,緊盯大洋深處水天一色的遠方,時刻準備著最高統帥的再次點將出征!
鷹,是現代各國戰鬥機最常用的綽號。但誰的「鷹」更強悍?這取決於裝備,取決於體系的支撐,更取決於駕馭裝備的人。「海空雄鷹團」裝備的三代機,以航程遠、載彈量大、用途廣而著稱於世。在和西方某「鷹」式戰機的海空對峙中,絲毫不落下風,更有後來居上的優勢。
在這個團裝備一代、二代戰機的年代,空中作戰全憑飛行員的一雙「鷹」眼,而在今天的海空巡邏中,僅憑預警機的數據鏈,就能在座艙顯示屏上把對手的一舉一動掌握地清清楚楚,甚至在外場戰鬥值班宿舍,飛行員在電腦螢幕上掌握實時的海空態勢圖……警戒機、預警機、雷達站,看不見的無線大數據,將戰場的迷霧吹散殆盡;機械師、軍械師、飛控師,一位位守護者,保證每一架戰鷹的最佳狀態——這就是現代化海軍航空兵的體系支撐。當然,最終的對決,還是要靠座艙中的飛行員。
激烈的偵察與反偵察、驅離與反驅離的空中對峙,下一秒就可能成為擦槍走火的空中衝突。「即便在對峙中,也不能讓對手飛到後面,一旦情況有變,飛行員要立刻進行大過載機動,占據有利發射陣位。」團長陳剛說。戰機空中格鬥,飛行員要在幾個G的載荷壓迫全身難以移動的情況下,迅速做出一系列動作反應:無線聯絡、空中觀察、干擾彈發射、武器選擇、空中攻擊。幾十秒鐘,勝負立判。而更嚴酷的視距外空戰,則對飛行員的空情態勢感知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要想制勝長空,就只有在平時訓練中貼近實戰。與兄弟單位的自由空戰對抗中,面對多次摘得「金頭盔」的「高手」,「海空雄鷹團」以頑強地作風贏得了尊敬。但他們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把海空維權鬥爭中的實際對手作為靶標,根據現實敵情精研克敵制勝的戰法……雙鷹對決勇者勝,這是戰略上的藐視。像敵人一樣思考,這是戰術上的重視!
「盯著對手過日子」「拿敵練兵」,體現了「海空雄鷹團」特殊的戰略使命,決定著他們特殊的狀態。這個團外場戰鬥值班室牆上,貼著三條標語:急警報連著大使命、小座艙連著大擔當、單批次繫著大戰略。頭頂掠過掛載實彈升空執勤的戰機;耳邊轟鳴著戰機發動機試車的巨大噪音,牆上掛著各種空中維權的取證相片,休息的飛行員都全副披掛攜帶著自衛武器……國家利益的延伸,給身臨一線的飛行員帶來了如山重責。在最前沿的海空一線,國家的意志、戰略、榮譽,都濃縮在藍天的道道航跡之中。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吃虧,是「海空雄鷹團」飛行員掌握的一條準則。對等反應,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方式有效應對,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2013年,一架我軍特種飛機在東海上空執行任務,遭到對方2架戰鬥機的包圍跟蹤,飛行員談利軍和戰友以雙機編隊緊急起飛。
就在那一刻,以我軍特種飛機為中心,雙方戰機都在加速相向前進,距離從幾百公里,迅速縮減到幾十公里。「我們在空中目視看到了對方戰機。看到我們直線過來,他們悻悻地轉向離開了。」談利軍回憶說。不要小看這種沒有硝煙的暗戰。對手的試探,目的就是要摸清我方底線和態度。如何堅決有力地回擊對手而又控制好局勢?「空中相遇有著一系列規範性的動作,但同時敏感的局勢要求飛行員每次出勤都做好戰鬥的準備。」陳剛說,「我們肯定不會打第一槍,但是絕不會給對手開第二槍的機會。」
何謂忠誠,聽黨指揮是第一步,更多的是把履行黨賦予的軍事鬥爭任務作為重中之重,把「打贏」作為軍隊事業的終極追求。而這第二步,正是軍人和王牌的分水嶺。在極限高度將美製無人機擊落的戰鬥英雄舒積成,在新婚第四天就主動返回部隊擔負春節戰鬥值班任務;敲掉「西方戰略眼睛」的王鴻喜,在妻子分娩的第2天就領受擔負打擊敵偵察機任務;超近距空戰擊落美製F-104戰機的高翔,揣著「撞也要把敵機撞下來」的信念升空作戰……
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這種品質,依然在今天的「海空雄鷹團」中繼承和發揚。「每當你在空中向外國戰機喊話警告,從無線電公共頻道中聽到海面上我們漁民的鼓掌和叫好;每當你駕機從公海返回,從海空雲端看到祖國大陸,飛行員的欣慰和自豪油然而生,再苦再累也值!」陳剛說
軍人犧牲又豈止在戰場!自2013年中國東海識別區劃立以來,「海空雄鷹團」成為了升空出勤的主要力量。全團飛行員人均年飛行時數超過100小時,部分擔負戰備值班飛行員接近200小時。團隊除在全軍首次空中取證外軍大型無人機、預警機、戰略轟炸機之外,還輸送了「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等280多名人才,讓「海空雄鷹」精神開枝散葉。這群東海上空的「鷹」,讓對手食不甘味、寢食難安;這道東海上空的紅色防線,為我們詮釋了何謂有國才有家。日夜伴隨著戰機咆哮轟鳴起飛的,是飛行員在值班宿舍外用石子組成的四個大字:祖國放心。
官方公開「海空雄鷹團」蘇30大量美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