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羅斯RT電視台在敘利亞赫米姆空軍基地拍攝的視頻畫面中出現了米-35M武裝直升機,該直升機此前並未在敘利亞境內出現,由此可推測,俄羅斯在敘航空部隊將使用米-35M對IS恐怖組織進行打擊。
米-35M是俄羅斯直升機集團公司在米-24武裝直升機基礎上推出的一款改進型,也是介於米-24和米-28N武裝直升機之間的一個過渡機種。它裝備有夜視系統和紅外跟蹤系統,能晝夜跟蹤和識別4公里內的目標;同時可配備反坦克飛彈和非制導火箭彈,用於執行打擊裝甲車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等作戰任務。
米-35M於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飛。它擁有更高的作戰效能,這引起了俄羅斯國防部和訂購米-35M的外國用戶的廣泛興趣。
由於採用了延長使用壽命模塊,米-35M技術壽命為4000多個飛行小時,就是說米-35可服役到2020年,比原機延長使用壽命15年。
採用改善飛行性能模塊,米-35M換裝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發動機,配裝全玻璃鋼旋翼槳葉和氣動效率更高的X型尾槳。改進使米-35M比米-24減輕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達到700公里;實用升限達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顯示出的機動靈活的低空、超低空飛行性能讓行家驚嘆。
米-35M採用的是增強之後的機載武器系統效能模塊。它使米-35M可掛16枚更為先進的9M120空地飛彈。9M120飛彈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方式,以取代雷射駕束制導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為干擾能力。它的串聯式戰鬥部威力強大,不單能攻擊空中目標,也可攻擊地面目標,足以擊穿有850毫米厚裝甲防護的坦克。
米-35M裝備「針」-B型空空飛彈,擁有與敵低空飛行戰鬥機及武裝直升機進行空戰的能力。米-35M用雙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機槍,使其對小目標的殺傷能力提高了60%。
採用夜間作戰能力模塊把米-35M推進當今世界先進直升機行列。米-35M直升機加裝了全晝夜多通道光電觀察瞄準系統,具有很強的夜間觀察和搜索能力,也因此得以躋身當今世界先進直升機行列。
米-35M的飛行員配備了前視紅外頭盔顯示系統,使飛行員在夜戰時能與地面保持目視接觸。機上裝置的衛星導航系統可將導航數據實時傳到頭盔顯示器上,以利飛行員及時修正航向。有了夜間作戰能力模塊,米-35M擁有了可靠的全晝夜作戰能力,也使全機整體作戰效能大幅提升。
米-35M武裝直升機如今現身敘利亞,有媒體據此推測俄羅斯在敘利亞行動已經由空襲開始轉向地面作戰,而根據此前報道,除了拉塔基亞常駐空軍基地外,俄羅斯武裝部隊開始使用一些空軍基地,以便在攻擊過程中向阿薩德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