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我國展示了一款先進的空降戰車——ZBD03式傘兵戰車,這是我國空降兵裝備的第一款國產履帶式空降步兵戰車,實現了我軍裝甲戰鬥車輛空降、空投兩種功能,性能達到世界主流水平。

中國空降兵是中國空軍建制下的一個兵種,與航空兵、防空兵和雷達兵等兵種並列,除指揮機關,還擁有第十五空降軍作為作戰力量。早期的空降第十五軍是個輕裝的步兵軍,只有少量吉普車和牽引火炮的輕型越野卡車能夠空投。為了加強空降兵的機械化水平,中國從1976年開始研製第一代裝甲空降戰車,型號名為WZ141空降戰車,實際上是一款能夠空投的反坦克殲擊車,在炮塔兩側安裝兩門105毫米無後坐力炮,炮塔上部安裝2枚紅箭-73反坦克飛彈,到1980年完成樣車並交付空降兵試用試投。該項目在八十年代因為預算問題而終止。
時間進入90年代,我軍從俄羅斯引進了部分BMD3傘兵戰車技術,以此為基礎開始自行研製新一代傘兵戰車,2003年定型並交付使用。2004年進行首次部隊試投,2006年完成整建制空投演習,標誌著中國空降機械化部隊形成了戰鬥力。03式傘兵戰車已經在空降兵裝備十二年,空降兵以此為基礎組建了2個機械化空降團,目前共有二百餘輛傘兵戰車。2009年參加了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2010年至2015年年間多次參加中外聯合演習和軍事比武。
中國ZBD03式空降戰車的戰鬥全重8噸,乘員3人,載員4人。最大速度6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使用單人通用炮塔,配備1門30毫米機關炮,鏈式供彈/125發穿甲彈、225發榴彈,彈藥基數400發,1挺86式7.62毫米並列機槍。炮塔上部安裝1具AF-07C型反坦克飛彈,車內備彈4枚。與俄式BMP系列傘兵戰車不同,03式傘戰車的結構布置與普通步兵戰車相同,都是發動機前置,戰鬥部中置,乘員艙後置,這樣可以有效增加車內容積,提高傘兵乘坐的舒適性。
03式傘兵戰車的國產重裝空投系統,以俄羅斯的BPS空投系統為基礎研製,2003年由中航工業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研製定型,使用打開有3000平方米的四部主傘和氣囊減震系統,採用無貨台弔掛式設計,戰車整備無需安裝笨重的傘降貨台,只需將戰車開到緩衝氣囊底座上,調低液氣懸掛,然後將傘包緊固在戰車頂部,就完成了空降整備。落地時,由探觸杆作用解鎖裝置,使主傘與戰車及時分離,避免側風拉倒戰車,觸地前,緩衝氣囊會為戰車提供一部分抗衝擊的緩衝力,防止戰車損壞。
中國空降兵在使用03式戰車進行空降作戰時,並不是坐在戰車上一同傘降,而是先空投戰車,再投傘兵乘員,傘兵落地後尋找自己的戰車,然後解鎖整備,達到戰鬥狀態。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空降兵具有人車一體化空降的能力,而其他國家的傘兵均沒有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有人會問,中國在發展機械化重裝空降兵時,曾經借鑑過俄羅斯的技術,為何中國沒有搞人車一體空投呢。
首先,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非常難,蘇聯空降兵在上世紀60年末提出研製BMD-1傘兵戰車的一體化空降技術,1971年研製成功新型傘降系統,並為戰車安裝了名為「卡茲別克-D「的減震座椅,這種蚌殼式座椅是以聯盟號飛船返回艙的航天員座椅改裝而成的,由此可見人車整體空投技術涉及面之廣,投入之大。1973年,蘇聯空降兵學院的教官祖耶夫和亞歷山大乘坐一輛BMD-1戰車進行世界首次人車一體化空降試驗,取得成功。1976年1月23日,蘇聯第76近衛空降師完成了使用PRSM火箭制動空投系統的載人空投。1983年,完成BMD-1傘兵戰車的「舍里夫」無貨台空投系統試驗。但是以上試驗都是兩名乘員與戰車同時空投,為了安全起見,直到蘇聯解體,蘇軍也沒做過整車全員一體化空投。
1998年8月,俄羅斯實施了首次傘兵戰車滿員載人空投試驗,俄軍第76近衛空降師的7名傘兵,用「舍里夫」無貨台空投系統,乘坐BMD-3傘兵戰車從伊爾-76飛機空投下來。 由於BMD-3和BMD-4傘兵戰車都是90年代以後發展的新型戰車,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所以這兩型戰車的裝備數量不多,新型的整體空投系統也沒有採購多少,目前俄羅斯空降兵並不具備營級以上建制的人車一體空投能力。所以,人車一體空投技術,更多是處於一種宣傳上的需要,俄軍自己都很少使用。
PRSM火箭制動空投系統
其次,人車一體化空投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技術。按照理論計算,不論是使用火箭減速技術,還是使用氣囊減震系統,整體空投的成功率大約在95%左右,這意味著每空投一百輛傘兵戰車,將有5輛墜毀,由於人車一體空投時,乘員均需蜷縮在專用減震座椅里,用安全帶捆綁著,當空降中的傘兵戰車發生意外,戰車裡的乘員將沒有逃生機會,這與擁有備用傘的傘降傘兵完全不同。使用火箭減速時,戰車必須處於水平狀態,否則容易因為後坐力傾覆,俄式系統使用12個主傘,必須可靠的逐一打開,如果有一個主傘打開失敗,也會導致戰車墜毀。迄今為止,俄軍空降兵從沒有做過整營或整連的成建制人車一體化空投,只是偶爾在國際聯合演習或國內大型演習時進行過數輛戰車的一體化空投表演。
中國在研製重裝空投系統時,也多次失敗,這是模擬試驗空投,主傘開傘時,傘繩被重力拉斷,模擬裝備直接就拍在地上,設備摔的粉碎。
最後,人車一體空投技術並不會極大的增強空降兵的突擊能力。傘兵戰車和乘員整體空降到地面以後,仍然需要乘員對車輛進行整備,解脫傘具和緩衝裝置,調整火控和液壓設備,安裝天線等附件,這時間大約需要5分鐘左右。而如果分體空投時精確度較好,傘兵跳傘落地後,距離戰車的距離在一公里以內,完全可以利用無線電信標迅速找到自己的車輛,這樣只是比人車一體空投多耗費不到十分鐘。
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既可以達到近似於人車一體化空投的人裝快速結合、作戰分隊的快速集結的優點,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安全。
當然是有的,中國空降兵提出了人車一體」同機「空降的戰術來解決。這個空投技術是利用伊爾-76運輸機能夠進行三門四路傘降的優勢,在飛機到達空降場上空時,將三輛8.3噸重的03式傘兵戰車從尾門投下去,21名傘兵戰車的乘員和傘兵戰鬥員同時從伊爾-76運輸機的側門跳傘,傘兵與戰車同時降落到地面,這樣傘兵降落地點距離自己戰車會非常近,只有數百米,乘員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自己的戰車,在5~6分鐘內對戰車進行作戰整備,完成連隊集結。其快速反應並不遜色於俄式的人車一體化空投。
2006年,解放軍空降兵的首次人車同機一體化空投試驗獲得成功,2008年空降兵進行了第一次裝甲步兵連的整建制人車同機一體化空投演習,10輛03式傘兵戰車、數量4X4輪式高機動車和一百多名傘兵被整體空投至地面,並迅速集結形成戰鬥力。2014年進行了6000米高空重裝同機空投試驗,從而使03式傘兵戰車具備在高原地區進行快速空降作戰的能力,印度立即表示有一點點不穩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892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