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敘利亞戰局變化時,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如圖所示,2014年6月,已占據敘利亞東部半壁江山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從其控制區的「心臟」拉卡四面出擊,擴張地盤。一路撲向西北阿勒頗地區,還有一路由敘中部直插古城巴爾米拉,意圖將敘政府軍控制區分割開來。從圖中可看出,這一階段,敘政府軍尚保有從哈馬到阿勒頗外圍的大片區域(呈倒L形),酷似男子蜷起的強壯右臂。
支撐這條右臂的「骨架」是2條公路,一條是敘利亞3大東西陸上幹線之一的42號公路,另一條則是一段無名支線(姑且稱為「北支路」)。而這條右臂頂端的拳頭,就是在阿勒頗外圍作戰的約2.5萬政府軍,其主力為第4機械化師。
但僅僅1年後,到2015年6月下旬,敘這條「右臂」卻斷掉了。如圖所示,北支路與42號公路之間出現大片真空地帶,缺口寬度超過30公里。試想,若非局勢極其嚴峻,敘軍定然不會冒著被敵人「包餃子」的風險棄守這一地區。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阿勒頗前線戰事吃緊,當地敘軍遭到來自兩翼的IS和反對派武裝東西夾攻,不得不收縮兵力來保住阿勒頗外圍的核心陣地,固守待援。而從我們之前撰寫的《孤軍困守31個月!敘利亞「四行倉庫保衛戰」空前慘烈悲壯》一文中,大家亦可管窺阿勒頗前線敘軍的艱險處境。
另外,這張圖還揭示出敘利亞之戰的一個重要特點——別看參與方眾多,但大家無一例外都在圍繞著幾條幹線公路展開拚死爭奪。
比如貫穿南北的M5高速路,沿線的大馬士革、霍姆斯、哈馬、阿勒頗均為敘利亞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和地區,故而此路在該國有「陸上脊樑」之稱。敘政府軍寧可放棄伊德利卜省大部以及阿勒頗省和哈馬省一部,也要保存實力守住這條從沿海「阿拉維走廊」(巴沙爾政權的根據地)向大馬士革輸血的臍帶,
而IS在敘利亞的控制區和進攻方向,更是明顯地呈現出沿河(幼發拉底河)、沿路(由北至南分別為M4高速路、42號公路和M20高速路)的特點。正是依託這3條幹道,IS得以分頭進犯阿勒頗、哈馬和霍姆斯。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交戰各方都以地面部隊為主,誰控制了交通線,誰就能發揮機動優勢,也就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轉眼又過了4個月,2015年10月下旬,敘利亞戰局再次發生驚天逆轉。先說北線,從2015年10月16日開始,敘利亞政府軍派出綽號「老虎部隊」的精銳機械化旅,突然沿著42號公路,進而折向北支路,揮出了一記漂亮的「右勾拳」。
在真主黨武裝和親政府民兵的配合下,「老虎部隊」一路猛打猛衝,26天裡先向東、後向北連續突進了170至200公里。
敘軍的「右勾拳」不但恢復了對北支路的控制權和與阿勒頗前線守軍的聯繫,還一舉打破了敵方對阿勒頗克威里斯空軍基地長達31個月的包圍封鎖(詳見《孤軍困守31個月》一文)。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記「右勾拳」更應算作俄軍發起的一次重大戰役。
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之前一再提及,普京施以援手前,敘政府軍各條戰線正節節敗退。但2015年9月底俄軍加入戰團後,敘軍得到了強有力的情報、通信、後勤和火力支援,特別是俄空軍針對敵方補給線發起的「地毯式轟炸+精確空襲」相結合的「空中遮斷」打擊,更讓敘軍地面部隊如虎添翼,很快轉敗為勝。
在發起「右勾拳」作戰的1個月時間裡,俄軍重點空襲了伊德利卜省和阿勒頗前線的敵方武裝,一方面阻止其進犯俄軍所在的拉塔基亞省,另一方面也使其無力分兵堵截東進北上的敘軍突擊部隊。如圖所示,俄軍戰機以拉塔基亞為基地,能夠有效支援敘軍的「右勾拳」行動。
實際上,IS也好,其他反對派武裝也罷,他們的兵力都不足以占領敘利亞全境。所以我們才會在態勢圖上看到大片的「權力真空地帶」(當然此類地區也比較荒涼)。有資料顯示,2014年7月處於巔峰狀態的IS,在敘利亞境內擁有約2萬名武裝人員,但從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僅美軍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空襲打死1萬多名IS恐怖分子。
2015年9月底俄軍參戰後,對IS的打擊力度較美軍更是有增無減,導致恐怖組織內部爆發大規模逃兵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軍情報工作十分到位,其不僅調動10顆軍用衛星全天候、無死角監控敵方動向,還在戰前就與俄羅斯、敘利亞、伊朗和伊拉克達成了反恐情報分享協議。事實證明,「俄軍高技術手段+三國人力刺探」的偵察方式,真正實現了作戰情報的及時有效與準確可靠。
例如,11月24日土耳其擊落俄戰機後,俄敘特種部隊迅速深入反對派武裝「土庫曼旅」控制區搜救失蹤飛行員。次日,當確認1名飛行員身亡,1人已安全獲救後,俄軍轟炸機和敘政府軍火箭炮立即對「土庫曼旅」駐地實施火力覆蓋,當場擊斃包括正副旅長在內的數百武裝分子。試想,如果沒有提前摸清這股反對派武裝的底細,俄軍的報復行動怎麼可能如此「快准狠」?
這裡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普京為巴沙爾政權規劃的「新路線圖」。繼S-400防空系統部署到拉塔基亞之後,俄軍還可能再增派上百架戰機。屆時敘政府軍頭頂的空中保護傘將愈發堅固,其地面作戰也將得到更多空中支援。
北線,敘政府軍已從西、南、東3個方向包圍了阿勒頗城,奪取後者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將該城及周邊地區拿下,敘政府軍就有可能從阿勒頗、拉塔基亞和哈馬東西對進(如圖所示),一舉收復伊德利卜省。
據俄國防部介紹,僅11月26日至12月4日,俄戰機就執行了431次戰鬥任務,對1458處敵方目標實施了定點打擊。而其空襲重點就是哈馬省、霍姆斯省和拉塔基亞省,此舉顯然是為後續大規模地面戰做「炮火準備」。另外,駐阿勒頗以南的敘第4機械化師也已獲得俄方援助的T-90坦克,厲兵秣馬等待大戰的意味很濃。
控制阿勒頗以西區域後,北線敘軍即可揮師東進,沿M4高速路直搗IS控制區腹地。中線敘軍則從哈馬出發,沿42號公路殺奔拉卡。
與此同時,已進駐大馬士革和霍姆斯的俄戰機,先協助南線敘軍肅清本地區殘敵,然後也兵鋒向東,沿著M20高速路進攻代爾祖爾。
從地圖上看,敘利亞境內的IS核心控制區是一條沿河分布的狹長地帶,南北長約360公里,最窄處僅20公里左右。只要敘軍的3把尖刀運用得當,就有可能將IS的「一字長蛇陣」斬為數截,進而各個擊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805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