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第八架殲-20原型機「2017」11月24日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在中國成都的工廠進行了首次試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領導、殲-20的項目人員和政府官員出席了紅毯儀式。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12月1日報道,經過幾個月的初步飛行試驗後,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很可能會把「2017」帶到偏遠的中國北部地區,在那裡它可以躲開刺探進行更重要的試驗。
報道稱,新機型做出的最大的改變是改變了座艙罩的形狀,新的座艙罩可以為飛行員提供更大的視野。沒有其他重大設計改變表明,「2017」已非常接近最終的殲-20生產型。由於「2017」很可能是殲-20最後一種原型機,殲-20的小批量試生產很可能會在明年進行。
如果開始量產,首支中國殲-20飛行中隊將於2017年開始飛行,距殲-20在2011年1月首次試飛約6年的時間。
殲20接近量產背後深意解讀 殲20戰機五大優勢揭秘
報道稱,依據預測所言,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擁有「第五代」隱形戰鬥機部隊的國家。雖然首批殲-20可能不像F-22那麼快(但會和F-35一樣快),但它們仍具備隱形的特點、擁有先進的雷達、紅外傳感器和遠程飛彈,為在新的軍備競賽中主導天空提供了新的競爭力。
殲-20具備五種優良性能
殲-20是一種單座、雙發、雙垂尾、帶邊條鴨式氣動布局的隱形重型戰鬥機。從總體上看,殲-20具有以下五個明顯特點。
第一,隱身效果好。隱形能力是第四代戰鬥機的最重要指標,也是殲-20的標誌性能力。為此,它採取了諸多措施提高隱形能力。
法國一位著名的飛機設計師達索說過,一架優秀的飛機,它的外型也一定是很優美的,殲-20就證明了這一點。它採用帶邊條的鴨式布局,飛機在進氣道前部設有鴨翼,鴨翼安裝位置與主翼處於同一平面,可以提高渦流位置,保證渦流從主翼上翼面掠過。這樣,飛機付出的阻力代價小,不僅能提高飛機的速度,而且有利於達到隱身的目的。
殲-20的機頭、機身呈現菱形,與F-22十分類似,斜側而簡潔,上下表面非常平直,減少了不連續平面帶來的雷達反射。機翼、鴨翼前後緣考慮了前後平行的折射因素,而大外傾、面積較小的V尾和腹鰭,也是有效的隱身措施。
殲-20還採用了DSI進氣道技術。這種進氣道技術首先在美國F-35戰鬥機上應用,中國的梟龍戰鬥機首先使用這種進氣道技術。DSI進氣道通過進氣口前的一個三維鼓包達到消除空氣附面層的目的,具有重量輕、適應速度範圍廣、不會對隱形造成影響的優點。
它的進氣道設計採用了S形彎曲,可有效阻擋發動機葉片的雷達反射,比T-50直筒狀、僅有很少遮蔽的進氣道的隱形效果好得多。加上可變旁通比以及變面積進氣道的使用,具有較高的燃燒效率,其熱隱形能力同等於F-22。
殲-20座艙靠前,機頭非常短促、空間有限,其火控雷達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有效躲避對方電子系統的探測,具有低截獲率的明顯特點。該雷達可以根據工作方式自動控制雷達的發射能量,掃描速度非常快。相比之下,
T-50卻仍然使用光電雷達,說明其雷達還達不到殲-20和F-22的水平。
在殲-20機身不同部件安裝有光學窗口,由後台數據處理系統對不同部件獲得的圖像進行融合,這樣的好處就是省略了機械轉動機構,同時光學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埋入機身內,再加上對窗口進行鋸齒處理,可降低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提高飛機的隱身能力。
殲-20表面平滑,毫無贅物。其座艙蓋也是和F-22一樣的水泡型座艙,沒有了前風擋框架的反射。為減少飛機的外形開口,殲-20的維護口蓋很少,其起落架艙的開口採用了鋸齒形邊緣設計,艙蓋較大,而且巧妙地將起落架艙和檢修窗口合二為一。另外,儘管主彈艙約有美國F-22「猛禽」戰鬥機的兩倍大,但設置在機身腹部,這樣也有利於飛機的隱身。
第二,機動性能強。殲-20是一種機動性、敏捷性和大仰角能力非常突出的戰機。該機採用了獨一無二的「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布局來提高飛控能力。大三角翼安裝在進氣道上邊緣。主翼帶有下反角,可以增加滾轉速度、提高飛機的敏捷性。大舵效的全動垂尾可提供足夠的航向操縱力矩,進而提供較大的滾轉速率。
其氣動設計採用了「渦升力」技術。在主翼前面,利用邊條翼、鴨翼產生強大渦流,可以大幅增加主翼升力,獲得更好的機動性能。其內載武器可以消除外掛武器和機體之間的互反射效應,還可以大幅降低飛行阻力。
從機動性能看,殲-20與F-22大體相當。相比之下,T-50隻有「可動邊條」和常規平尾,在大迎角、過失速機動等極限情況下的控制能力要低於中國殲-20。
第三,穩定性好。殲-20採用了外傾的全動雙垂尾設計,配合利用「渦升力」,可降低由於渦流強度的提高對垂直尾翼造成的影響,提高飛機的縱向穩定性。殲-20的腹鰭也可以增加大迎角情況下飛機的縱向穩定性。
第四,近距格鬥能力強。殲-20與F-22一樣,採用了整體式座艙蓋,保證飛行員有一個良好的視野。該機使用了綜合射頻管理系統,機載相控陣雷達還具有電子對抗、數據鏈等多種用途,加之先進、完善的大螢幕機載液晶信息顯示系統,可以向飛行員提供近實時的戰場態勢感知,並提供空戰戰術的輔助決策。再配合頭盔上的顯示系統,智能化操作程度更高,極大地提高了飛機的近距格鬥能力。
另外,同T-50和F-22相比,殲-20機長與機身橫截面的比值增加了20%,這種設計可在速度不太高的超音速飛行時提高空氣動力利用率,並加強飛機的載彈能力和燃料攜帶量。飛機的龐大內置彈倉可攜帶多種空空飛彈、空艦飛彈,使得它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全方位打擊能力。
第五,編隊攻擊能力強。殲-20作為第四代戰鬥機,在目標探測與跟蹤方面必須追求「先敵發現」的能力和多目標探測與跟蹤能力,因此,該機採用了加密數據鏈信息系統,它能夠在數架殲-20之間實現探測情報共享,從而大大拓展每架飛機的態勢感知空域。
它也可以由一架打開雷達探測多個目標並利用數據鏈傳輸給其他幾架保持雷達靜默的飛機,實現較隱蔽的接敵與攻擊,這也是F-22典型的攻擊形式。數架殲-20組成的編隊足以控制大片的空域,再加上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強大的主動式電子對抗能力,預計殲-20將具備與F-22相當的作戰能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