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航母,而且其性能、艦上人員的訓練水平、護航艦艇的配備等等方面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現在很流行的一種對比武器方法是看參數,但參數只是評價戰艦綜合性能的指標之一。美國為什麼能夠建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本圖集將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除了明面上可以看到的參數之外,衡量艦艇優劣的一大標準是艦體的強度。艦體強度達不到作戰的要求,在戰時就會危及官兵們的生命,給國家造成重大的損失。
艦體強度不是通過計算得出結果就行的,那些紙面上的數據沒有經過實際檢驗,要是計算方法不對,或在計算中犯了錯怎麼辦?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因此,實戰是檢驗戰艦品質的關鍵標準。但實戰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所以就應當進行抗爆炸衝擊試驗,來代替實戰的考驗。
美國海軍進行抗爆炸衝擊試驗從19世紀就已經開始做了。不僅如此,100多年來,美國海軍還參加過多次海戰,獲得了大量的實戰數據,這些數據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得到的。
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明尼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明尼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在塔薩法隆格海戰期間身中兩條魚雷,艦首被一條魚雷炸塌,二號鍋爐房中雷,全艦損毀嚴重。但是,這艘艦並沒有沉沒,在損管隊員的努力之下,它被挽救了過來。「明尼安納波利斯」號後來被裝上新艦首,經過修理之後,再次回到太平洋戰場。
「科爾」號在2000年遭遇襲擊,舷側被炸出大洞。後來經過修復,現在仍然處於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
1988年,「賽謬爾·羅伯茨」號護衛艦(FFG 58)中了1發伊朗的水雷,並遭受重創。原本該艦要到杜拜接受修理,然後自行返回本土。但海軍領導人拒絕了這一方案,而是採用MV Mighty Servant 2半潛船將其運回去的方案。這艘艦經過修理後,回到現役繼續服役20多年,直到2015年8月22日才退役。
一般首艦不做這種試驗,通常選擇的是第2~4艘戰艦。例如,「尼米茲」級航母就選擇的是「羅斯福」號,該艦為「尼米茲」的4號艦。圖為1987年」羅斯福"號進行抗爆試驗。
正在進行抗爆炸衝擊試驗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使用的是「梅薩維德」號(LPD 19)。此次試驗總共使用4噸半的炸藥。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進行抗爆炸衝擊試驗,總共有2艘「伯克」級驅逐艦接受這種試驗,分別為DDG-53和DDG-81。美國海軍的幾乎每一型艦艇都會接受這種試驗,這樣軍方才能夠放心大膽的批量生產。
爆炸衝擊試驗只是美國海軍確保艦體強度的試驗之一。美國海軍還有一種手段來確保艦艇的抗攻擊能力,即實彈打靶。美國海軍的官方說法是「沉船演習」,演習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各種花樣手法把靶艦打沉。
被直升機用火箭彈反覆蹂躪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要是這艘戰艦仍然在服役,戰艦的防空飛彈會分分鐘教直升機做人。
2004年,「奧斯坎里尼」號航母被炸沉的瞬間。炸沉後,」奧斯坎里尼「號被當作人工礁,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十大潛水勝地之一。在試驗的時候,美國有關方面應該獲取了大量的數據。
在2005年的時候,美國海軍將」美國「號航母(CV-66)進行實彈打靶訓練,並將其擊沉。
」美國「號航母是」小鷹「級航母的三號艦,滿載排水量83574噸,採用蒸汽彈射器和平直甲板。這艘艦的性能比我們現在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還要優秀。
按照預計,美國海軍最新的航母「福特」級很有可能採用「甘迺迪」號(CVN 79)進行抗爆炸衝擊試驗。
根據官方媒體的報道,我國在2014年舉行了抗爆炸衝擊試驗,期間獲得大量船體結構、設備、管路等損傷模式的第一手資料,初步摸清了我國水面戰鬥艦艇抗衝擊能力底數。同美國海軍相比,我國在這個領域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主要還是過去我國海軍底子很薄。然而,隨著我國海軍大量艦艇的更新換代,進行相應試驗的條件將越來越充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6137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