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拉開反擊戰序幕F-16我來了:俄羅斯這利器將開進敘利亞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報道,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將向敘利亞赫米姆空軍基地運送S-400防空飛彈系統。

有俄羅斯軍迷在俄國防部的新聞照片中有了重大發現。在一張敘利亞拉塔基亞空軍基地的照片右側出現了一款新型相控陣雷達,據軍迷分析應該是專門為S400飛彈研製的96L6型UHF波段高空搜索雷達。

S-400是一款遠程地對空飛彈系統,俄羅斯軍隊於2007年首次裝備該飛彈。S-400飛彈的射程為400公里,可在大範圍內抵禦敵方空中火力。2012年,俄羅斯在與波蘭和立陶宛接壤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部署了S-400平台。這一部署導致北約空中行動的大片區域處於俄羅斯的打擊範圍之內。

S400這個型號,起源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蘇聯剛剛解體,海灣戰爭打完,面對西方新一代空軍體系,毛子可謂壓力山大,所以決定有必要開發新一代的防空系統。由於資金和技術的限制,這個規劃一開始就打算採取分步走的模式,最終目標是形成超遠程、遠程、中近程覆蓋的三道全方位防空火力線,由於這個計劃是當時的防空軍(以及後來的空軍)主導,所以毛子決定在S300P的基礎上開發新一代防空飛彈系統。

s-400系統

起初,毛子這個計劃應該講是比較順利的,在S300P的基礎上,毛子順利的開發了S300PM/PMU/PMU1/PMU2,一步步的過來,一直到超遠程上,卡殼了。超遠程用的飛彈叫40N6,要求能打400公里,指標高大上,一直搞不出來,於是所謂的「S400」就只能先湊合用已有的48N6和9M96系列飛彈,這貨應該叫S300PMU3。其實卡殼的原因也很簡單,除了資金問題,技術難度確實也過大了點。400公里級別的防空彈,從探測到動力,都是困難很大的,目前只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海軍的SM6(370公里),美國為了折騰它,可是花了不少力氣,首先是部署了大量的空中探測節點(E2D、EA18G、F35C),其次為了滿足引導SM6的需要,對這些空中節點的傳感器做了大幅度升級,全面提高精度和靈敏性,然後就是引入先進數據鏈,讓這些節點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張協同作戰的探測-引導網(所謂的CEC),最後就是使用主動雷達導引頭,在探測-引導網將SM6引導至目標附近後,最後的十幾公里引導是由SM6的主動導引頭自己完成的。

SM6目前沒有形成戰鬥力,以美國強大的探測能力,先進的網絡體系,要研發一種400公里級別的防空飛彈尚且面對如此困難,就不要提技術方面都要落後的俄羅斯了,40N6的難產是可以預想的到的。

在這個過程中,毛子還發展了一個叫S350的貨,依然是沒有40N6,不同的是9M96E2能打100多公里,同時開發了一款全新的9M100近程飛彈,也算組成了三代防線,先勉強著用吧,同時因為足夠緊湊,這玩意也比較適合上艦,毛子選了它作為下一代艦載防空系統魯道特的原型。

直到今年,我才聽說超遠程40N6開始打靶了,當然,照片依然沒有,何時大量出貨依然不知,所謂的S400完成版的成品我還是沒見到過任何照片。我有充分的理由對40N6的性能保持懷疑,美國為了讓SM6有對付370公里外的目標的能力,可以說是重新做了一張探測-引導網(尚未完成),俄羅斯何德何能能夠不需要這麼一張網就能打400公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比俄羅斯明智很多,知道自己並沒有有效的對400公里外目標的探測手段,所以將射程400公里級別的HQ8設計為一種專門對付預警機和電子飛機的反輻射遠程防空彈,能打掉這些高價值節點就是勝利,哪怕打不掉這些節點,能夠逼迫他們降高躲避雷達探測,那也是賺的(預警機、電子戰飛機一旦降高飛行,其探測和干擾的有效範圍將大幅度降低)。

普京批准向中國出口S400飛彈 首批交4套

從現有的流出草圖看,40N6長度接近10米,重量估計在2.5噸以上,這是種比HQ8更加龐大的史前巨獸(HQ8加註後全重1.8噸),考慮到40N6龐大的體格和俄羅斯相對美國低下的探測能力,高度懷疑40N6本質和HQ8一樣,也只是一種主要針對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防空飛彈,規避了探測網的問題。

憑心而論,S300PMU3是套好系統,HQ9和它比,除了緊湊一些,主動雷達制導的體制先進一些,整體性能還略有不如。問題是毛子拿著沒出來的S400的指標胡吹十幾年,還是頗有點膽色的。毛子在S400上最大的問題,是在技術全面落後於美國的情況下,妄圖做出全面趕超美國的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573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