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聯盟大軍,俄羅斯為什麼不搞艘航母打擊IS呢,怕被爆菊?

目前參與到打擊敘利亞境內的IS極端組織的力量中,法國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算是體積最大的武器了。「戴高樂」號自23日抵達地中海以來,出動了多批「陣風」戰鬥機對敘境內的IS目標進行了打擊,然而同樣擁有航空母艦的俄羅斯卻沒有派出「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這是為什麼呢?

圖為在船塢中大修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首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艘俄羅斯目前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提起「庫茲涅佐夫」號有些讀者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提起「遼寧」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其實「庫茲涅佐夫」號(以下簡稱「庫」艦)和「遼寧」號(原名「瓦良格」號)是姊妹艦,它們同屬於「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庫」艦於1983年開始建造,1985年建成下水,1991年正式加入蘇聯海軍服役。「庫」艦服役後不久,蘇聯就宣布解體,在分家當時,它被分給了俄羅斯,而還在建造中的「瓦良格」號則被分給了烏克蘭。「庫」艦滿載排水量66000噸,採用8台鍋爐加4台蒸汽輪機的常規動力配置,艦載武器包括52架艦載機、24部艦空飛彈發射架和12部遠程反艦飛彈發射井,在不搭載艦載機的情況下,「庫」艦的作戰能力在現役航母中是最強的。

大修之後重新下水海試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我們知道航空母艦在服役後需要定期進行大修,即便是核動力航空母艦,也需要進行輪休,以返回船塢休整。在只擁有一艘航母的情況下,俄羅斯海軍一直沒有對「庫」艦進行大修,直到今年5月底,「庫」艦才迎來了它服役以來的第一次大修,按照外界的分析,這次大修要持續到2017年左右,但是就在今年10月中旬,進入船塢4個多月的「庫」艦便下水投入使用,此時俄軍對IS的打擊已持續了半個月,大修之後的「庫」艦首次出航選擇了巴倫支海。

圖為大修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看到這裡,俄羅斯沒有派出「庫」艦的原因也就很好理解了。一是俄軍在敘利亞有空軍基地,戰機只需從陸基起飛就行了,而不必從航母上起飛;二是「庫」艦是常規動力航母,常規動力航母不像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消耗油料,要知道「庫」艦這樣的航母運轉一天需要消耗300—400噸燃油,這還不包括艦載機消耗的燃油,打擊IS是長期任務,俄海軍還是會算帳的;三是「庫」艦剛剛大修完成,相關的測試還沒有完成,此時派出航母有些貿然;最後,蘇—33從「庫」艦滑躍起飛時,最多能掛載2000千克的武器,僅僅相當於4枚500千克航彈的重量,這樣的打擊效能太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531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