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售台灣10億美元武器 解放軍強硬回擊

彭博新聞社引述美國官方消息稱,歐巴馬政府將於下月中旬宣布10億美元對台軍售,並且華府已經準備好了應對北京可能出現的強烈反應。請問中方對此會有哪些應對措施?

吳謙:台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我們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堅定不移。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出售武器,這是我們的一貫立場。

當地時間1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簽署法案,同意向台灣出售4艘「佩里」級護衛艦。這被台灣「國防部」視作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並對美國表示感謝。由於4艦艦齡均達到了30年,因而這次軍購也引發了島內的爭議。究竟是「破銅爛鐵」還是真的另有玄機?《出鞘》本期為您分析。

台灣地區海軍早在90年代就開始在美國的幫助下建造了8艘「成功」級護衛艦,該艦正是在「佩里」的基礎上增加了「雄風-2」反艦飛彈等武器的改進型,是其海軍僅次於「基隆」級(原美國海軍「基德」級飛彈驅逐艦)的主力艦隻。那麼為啥台軍現在又要回過頭來買美軍的二手「佩里」呢?

這是由於相對「佩里」,「成功」的反潛作戰能力不足,雖然從2007年開始,「成功」級進行了增裝「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等改裝,但其反潛戰力仍無提高。面對我軍越來越多的安靜型常規潛艇的包圍,對於戰時主要任務是打破封鎖的台灣海軍來說,提升反潛作戰能力無疑非常重要。

台灣海軍的反潛主力是8艘老舊的「濟陽」級護衛艦(原美國海軍「諾克斯」級護衛艦),設計時以大洋反潛為主,防空武器除了MK42型127mm炮之外僅有一門「密集陣」,在美國海軍強大的防空體系下這一缺陷尚可接受,但在台灣海軍里則是要命的缺陷,連用鐵炸彈低空突防的強-5都攔不住。

因此為了改善其防空作戰能力,「濟陽」在甲板上加裝了10具「標準-1」防空飛彈發射箱——這種堪稱奇葩的設計源自老舊的「陽」字號驅逐艦(美軍二戰驅逐艦退役後處理貨)「武進三改」時的加裝,遠看跟反艦飛彈發射箱差不多,屬於在沒空間安裝MK13單臂發射架的情況下沒辦法的辦法。

雖然「濟陽」艦齡已過40年,比我軍早已退役的051型飛彈驅逐艦早期型的艦齡還老,但由於該艦是台灣地區海軍唯一同時配備大型低頻聲納及SQR-18拖曳聲納的(「基隆」級是防空艦,「康定」級缺乏大型低頻聲吶,「成功」級又缺乏「佩里」級的拖曳聲吶),因此不得不「老當益壯」。

但蒸汽輪機噪音大,加速慢的固有缺陷已不適合需要頻繁加速減速的現代反潛作戰,而且越到壽命後期越難維護。雖然國軍也計劃用柴油機替代現有的蒸汽輪機,另外其直升機甲板機庫無法操作S-70反潛直升機,也打算擴建……小編覺得對這樣一艘老爺艦搞開膛破肚的大工程,實在太殘忍了。

這次國軍買的「佩里」級上面裝備的AN/SQR-19型聲吶廣泛裝備在美國海軍現役艦艇上,拖曳纜繩長達1700米,最大拖曳深度達365米,對水面艦艇、潛艇都有很強的偵測、追蹤識別能力,最大偵測距離達200km(當然在淺水區是要打折扣的),歷經改進,至今仍是美國海軍主力拖曳線列陣聲吶。

聲吶的價格歷來不便宜,早在「佩里」剛服役時候,每套SQR-19的價格就要1000萬美元左右,隨著系統的不斷改進,其價格更是一路走高。台灣這次明確說明打算購置10套SQR-19,除了隨2艘「佩里」引進2套之外,其餘8套將用於「成功」級護衛艦的中期升級,屆時「濟陽」也可以安心退役了。

美國起初說一艘賣2000萬美元,但如今算上改裝費單價已經破8000萬了,不過如果能夠搭配SQR-19出售,小編覺得這個價位還不算是特別坑人。但有消息稱這次老美在出售前又要把拖曳聲吶拆了再賣(節外生枝是美國人賣破爛時候藉機加價的老花招了),這樣一來使得這筆軍購又生疑雲。

難怪台灣海軍對後兩艘艦的引進態度仍不明確——拆掉了MK13發射架之後它本來就連飛彈護衛艦都算不上了,後兩艘還長期封存,反潛系統沒升級,您還要拆聲吶……要這東西還不如跟大陸買4000噸級新海警船呢,好歹船體全新質量好,包郵送去太平島,隨便裝門76炮,兩岸共把南海保。

台軍要引進的這兩艘艦雖然是「熱艦」,即退役後不經封存直接移交,看似比較省事兒,但實際上問題也不少。不僅和後兩艘一樣拆掉了MK13飛彈發射架成了「大型火炮巡邏艦」(這跟沒改裝的「濟陽」級一個水平),而且美國海軍的「佩里」多年來東征西討,這船體壽命本身就是個問題。

比如「泰勒」今年1月還去了黑海「保衛」冬奧會,完成任務進土耳其港口休整的時候,因為不熟悉水文情況觸礁,主軸和螺旋槳都出了問題,螺旋槳還把船底劃了口子,美軍只得在修理時對其進行更換。就這台灣海軍還有人夸,買舊船能藉機弄到新的主軸螺旋槳,福氣真不小。

高齡老艦觸礁歷來危險,船體長期使用下結構壽命所剩無幾,突遭外界事故,即使進行修理,產生的後果也難以預期。「佩里」這種低成本單軸推進,全艦安全冗餘度本就偏低的老船尤其如此。對於佩里級的老化情況,此次準備出售台灣的一艘「佩里」的船員們就有很多的「痛苦回憶」:

「那些上了年頭的齒輪仿佛隨時會斷裂,可命令照樣得完成,……在這種環境下,你必定會成長為更出色的水兵。」——炮手伍思特。「你有很多觀看和學習的時間,因為接觸各種疑難問題的場合實在太多,誰也不必搶著值班。」——艦長吉爾曼中校。可以想見台灣海軍以後可有得受了。

不過在「濟陽」級已經難以保證基本出勤率的情況下,即使最後SQR-19缺貨,也不能排除國軍被逼瘋之後,直接退役「濟陽」拆了SQR-18,在「佩里」和「成功」上湊合用的可能性。以舊換舊年年舊的結果就是每年台灣海軍都要把相當一部分人力物力放在老艦維護改裝上,這無疑也是個坑。

台軍對兩艘「新」艦還是很盼望的,按照以中國歷史著名人物對「成功」級命名的慣例,首艦「泰勒」已被命名為「葆楨」,紀念清朝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二號艦「蓋瑞」被命名為「福星」,紀念台灣早期抗日領袖羅福星。小編覺得這種中國風很濃的命名方式算是台灣海軍不多的亮點之一了。

從軍事角度上講,即使搭配SQR-19,多了2-4艘防空能力為零的「佩里」的國軍海軍,也還是那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美軍退役艦養老院。反倒是美國在這次軍售中的態度值得關注一番,相比本世紀以來從F-16升級案到AH-64E等軍機項目上一貫拖延的做法,這次出售二手「佩里」堪稱乾淨利落。

而對於台灣海軍來說,把寶貴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操作大艦中,無疑是兩難的選擇。和平時期諸如「敦睦」遠航時,這些大艦自然能夠提振士氣,安撫「友邦」,當然也要消耗著台灣海軍本來就不多的預算;而在戰時,這些基本不敢走出岸艦飛彈覆蓋範圍的大艦的用處或許還不如小艇。

總之,美國之所以如此爽快的賣出這兩艘對其來說已經價值不大的「火炮」護衛艦,一方面是給台灣「打氣兒」:美利堅不會放棄盟友,有求必應妥妥的;一方面也再清楚不過的表明:美利堅確實「有求必應」,但是怎麼應,還得「看老子心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528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