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11月21日文章,原題:對華開戰,血腥且愚蠢
李敦白很了解中國。二戰期間,他是在華工作的美軍語言學者,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了毛澤東的朋友,新中國成立後又在中國監獄待了十幾年。
他見證了中美最好的時光,也目睹了最糟的日子。如今華盛頓和北京關係緊張,他擔心美方重犯把中國當敵對和神秘國家的老毛病——這是個巨大錯誤。
李敦白警告說,與中國的戰爭將是「災難性和血腥的」,美國不可能打贏,「我們不善於吸取教訓」,任何條件下,美中都有更多、更好的理由合作而非開戰。 歷史上就是如此,即使在美中沒建立外交關係時。
美國不可能打贏
他說,「尼克森之後,我們一直的戰略立場是:一個強大的中國對美國有好處。不管外界怎麼說,兩國關係實際上不錯。」他說尼克森後的美國領導人基本都歡迎中國繁榮,認為這是兩國共同發展及良性競爭的機遇。他說的沒錯,很多美國政府部門都定期同中國對話,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別國身上。
一個強大的中國對美國有好
「如今有很多關於美對華戰略應再思量的議論」,李敦白說,但遏制中國戰略值得警惕,與中國鄰國日益增多的安全聯繫也值得懷疑。對華開戰對所有參與方都將是悲劇。
一旦打起來,美軍的技術優勢並非美國人想的那樣能一錘定音。
好在多數強硬表態都停留在言辭上,北京和華盛頓有太多共同戰略利益,都擔心政治動盪和恐怖主義,都受益於全球化經濟,加上中美企業關係太緊密,任何一方都不想把強硬言論訴諸行動,「亦敵亦友如今是美國打算塑造中國的方向」。
中國的成功,對美國無異是一場噩夢!
中美博弈是當今國際政治中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和最突出的話題,隨著中國崛起的勢頭越來越強勁,中美博弈的範圍在日趨擴大,蔓延至各個領域;博弈的烈度也日趨熾烈,甚至有時會出現「白刃相見」的場景。
中美博弈的核心,是中國要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完成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美國則要竭力遏制中國崛起,維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美博弈的格局是,美國主攻,中國主守。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美國作為攻的一方,看上去氣勢洶洶,志在必得;但由於其立意猥瑣,戰略混亂,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漏洞百出,手中可打的牌越來越少。而中國作為守的一方卻謀定後動,從容應對,遊刃有餘,在博弈中不斷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中美博弈的格局是,美國主攻,中國主守
大國博弈是國際關係中常見的一種態勢。大國博弈的本質是利益角逐。雖然中美之間的利益融合度比哪個國家都深,中國也一再申明無意挑戰美國的地位,但美國卻不依不饒,揪著不放,斗得不可開交。
這種現象用通常的視角無法解釋,這是因為,中美博弈具有與一般大國博弈不同的性質,除了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博弈的這一特徵以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於國家發展路徑選擇的博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已開發國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已開發國家;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則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中美兩國走著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徑,有著完全不同的政治架構,價值取向,經濟方略,國家訴求,權力運作等等。美國人一貫以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看待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走的是一條「旁門左道」,完全偏離了他們的視角和認知範圍。
當中國以神一般的速度崛起,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時刻,有相當多的美國人,包括一些政治和學術精英還在像夢囈一般,做出「中國崩潰論」之類的誤判。而中國則在這些「夢囈者」的詛咒中,自顧走自己的路,一路行得順風順水。
衡量一個制度的好壞,一個國家的發展路徑是否正確,不能抱著既有的條條框框,進行教條主義的審視,而是要立足各國實際,看能不能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能不能推動科技持續進步;能不能維持社會穩定和諧;能不能讓人民生活得幸福安寧。
如果用這樣的視角看問題,那麼,三十多年的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的選擇是成功的。中國的實踐證明,走與美國不一樣的道路,照樣能取得成功,這樣的結果是美國人很不願意接受的。
中國不僅在國家發展上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選擇,在處理國際事務上,也有與美國完全不同的觀念和主張。習近平在亞太峰會,在與歐巴馬的會談,在聯合國大會,在不同的國際場合,都宣示了中國的主張。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政治上主張相互尊重,對話協商;經濟上主張開放包容,合作共贏。這與美國的一貫風格大相逕庭,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在最近政~治局學習會上,習總更是把改革全球治理體製作為一個重大命題提了出來,要改變國際事務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這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的責任和擔當,也表現出挑戰舊秩序的勇氣和膽略。
中國不僅是這樣說,也是在這樣做的。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組織,上合組織等,無不體現了中國大度和包容的胸懷。這樣的精神對於習慣了在美國「領導」下生活的世界,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英國之所以高調的與中國「秀」友好,說一些「肉麻」的話,是因為英國人以自己務實的態度,讀懂了中國的意圖,使他們不僅認可了中國的成就,也認同了中國的主張。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的逐步鋪開,將會有更多的人認同中國的主張,加入中國的「朋友圈」。
中國的成功將具有全球性、世紀性的意義
中國的成功,將把美國人所虛構的神話戳出一個大窟窿,美國人苦心孤詣、慘澹經營幾十年的全球秩序將面臨被顛覆的危險,因而,中國的成功將具有全球性、世紀性的意義。
首先,它將給西方的人們帶來觀念上的重大衝擊。
西方人認為他們發現了「普世價值」,「終結」了人類歷史,按他們指引的路徑走下去,人類將會自然地走向美好的明天。「另類」中國的橫空出世,使人們發現,事情不是他們原來認為的那樣,世上不只有一條路通向夢想和明天。幾百年來的「西方中心觀」將遭受無情挑戰,西方人很難再有底氣四處兜售他們的那一套價值觀了。
中國的成功,將把美國人所虛構的神話戳出一個大窟窿
無獨有偶,近幾年西方思想界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重新審視資本主義制度,法國的皮凱蒂、迪頓等思想家,對現代社會中的貧困現象,貧富差距進行了深入研究,針砭了資本主義的痼疾和弊端;社會主義思潮又有了活躍的跡象,英國工黨的科爾賓,美國民主黨的桑德斯,這些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左傾」傾向的政治家,開始活躍於政壇,給一團死水般的西方政治注入了清新的成份。這也算是對中國成功的一種回應,值得人們關注。
其次,現行的國際規則要進行深刻地調整和改革,以適應新興國家發展的需要。
美國出於自己的利益需要,把世界人為的劃分為不同的陣營、不同的圈子,把一批死心塌地的小兄弟拉在身邊,黨同伐異,制定一些歧視性規則,以期維繫他們在社會「生物鏈」頂端的地位。
而中國則高舉「公平、正義」的旗幟,用自己實踐告訴世界,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不問文化、宗教、歷史,都要平等相處,合作共贏。可以預見,以霸權為特徵的舊秩序將會受到強大的挑戰;一場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重塑世界權力結構和治理體系的變革已經不可避免,還有就是,一大批後起的國家將會少了關於路徑選擇的迷茫。 大批亞非拉美的發展中國家,將從中國的實踐中讀出「鞋子不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道理,他們自然不會再為西方話語所忽悠,不會唯美國馬首是瞻,不再盲目地嫁接西方的「普世價值」,跟在西方後面亦步亦趨了。而是會依據自己的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從而少走彎路,加快發展。
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大,中國所倡導的價值觀也必將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認同。美國人是知道這個後果的嚴重性的,所以美國人總是愛拿價值觀說事,不擇手段地給中國「潑髒水」。在正常的國際交流、貿易往來中,偏要加上「人權」、「民主」一類的「佐料」,處處都想著捏中國一把,儘量抵消中國因經濟成功而帶來的影響力提升。
中國所倡導的價值觀也必將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認同
但是,這樣的小動作是徒勞的,中國的「朋友圈」沒有因美國的打壓受影響,反而這個圈子越來越大了。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的風靡,高鐵、核電的高調「出海」,中國資本和實業的旋風呼嘯而至,中國的影響也必將在亞非歐美大陸如日中天。
中國的影響也必將在亞非歐美大陸如日中天
這對美國人來說無異於一場噩夢。中美兩國的博弈是誰都輸不起的,特別是對於美國來說,更是如此。美國現在處於進退維谷、首鼠兩端的尷尬狀態,如果響應中國的倡議,在「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那就意味著認可了中國道路,勢必對美國引以為傲的價值觀體系產生不可承受的衝擊。
但如果硬著頭皮把這場博弈進行到底,一旦在博弈中落敗,不僅將使美國由全球霸主淪為地區性大國,而且國內隱藏的問題和矛盾也將大爆發,帶來無盡的麻煩。
歐巴馬說,美國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經濟規則,實際上是在硬著頭皮給自己打氣,能不能做到自己心裡是有數的。說者說說,聽者聽聽而已,最後結果如何,還要留待歷史證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460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