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嘲笑中國連蒸汽彈射器都沒,中國最新世界最強電磁彈射技術來了

11月7日第十七屆中國工業博覽會剛剛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展會展示了大量新技術產品,其中一個電磁彈射器的模型尤為引人注目,據悉這是由"上海超導"自主設計和研製的一款適應于軍事裝備發展的一項新技術。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的中國未來航母會採用電磁彈射技術這一消息又成為議論的焦點。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舉行隆重的投入儀式,成為南海艦隊的一員。該艦的服役一度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關注,掀起了一場航母熱潮。

從所公布的信息顯示,遼寧艦採用的是滑躍起飛方式。所謂滑躍式起飛方式就是在航母甲板艦艏向上一定彎曲,國際上一般採用12度,這種起飛有助於艦載機在滑行過程中產生一個向上的能量機動,幫助艦載機縮短起飛距離。前蘇聯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就是採用類似的起飛方式,可謂是將這種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滑躍式起飛由於其結構相對簡單,人員消耗,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研製成本和重量,簡化控制流程。更多的適用於中小型航母。但他有著致命的弱點,滑躍式起飛必須要求艦載機依靠自身動力起飛,不能藉助任何外力,這就必須要求艦載機有充足的瞬時能量機動。而且對於飛行員的素質要求極高,且起飛風險也較大。

其次,據調查顯示滑躍式起飛每天最多起飛在120架次,而最新的電磁彈射技術在航母上的應用使得提升到160架次,這對於航母戰鬥力的提升不言而喻,大大提高了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效率。對於艦載機來說這將是最大的福音,電磁彈射本身對於艦載機的機動能力要求不是很苛刻,這就可以讓艦載機滿負荷外掛起飛,特別適用於重型戰機。我國目前試飛成功的殲-15艦載機也屬於重型艦載機。

而且電磁彈射起飛方式解決了蒸汽彈射在輕型無人機上無法應用的一個缺點。由於蒸汽彈射無法控制彈射力度大小,局限適用於重型艦載機,若是應用於輕型無人機上飛機將被撕碎。從技術上顯示電磁彈射技術能夠控制彈射力量的大小,可以應對多樣化不同重量的艦載機。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福特級航母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可容納80架艦載機,其中戰鬥機50架以上。該艦可謂是目前將電磁技術的完美運用,擁有四座電磁彈射器可全天候24小時運作,可彈射X—37B等美軍多種新型無人機,可對敵實現不間斷監控和打擊能力。極大的提升了航母戰鬥群的戰鬥能力。

不光是電磁彈射技術,電磁技術最早適用於多軌重型火炮,福特級航母自身配備數座電磁軌道炮。電磁彈射毋庸置疑的將成為各國新型航母所採用。

目前有能力研發電磁彈射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但眾多消息顯示中國已對電磁彈射技術研發多年,最早於2011年中國就已經攻破相關難題進入電磁彈射的試驗階段,媒體顯示早前上海江南船廠建造的自主研製的航母已初具規模,並且還建設了一個專用於電磁彈射技術試驗的秘密實驗基地。

本次中國工業博覽會上第一次正面以模型的形式展示了這項技術技術。上海超導利用其在高溫超導領域的多年研究經驗,利用高溫超導儲能磁體解決了推動工程化的首要問題。

考慮到未來艦艇技術的發展方向,電磁彈射技術也將必將應用於中國未來航母,外媒也根據中國軍方和政府透漏的信息,普遍推測中國正在進行電磁彈射技術的研發。中文版Wiki百科宣稱「中國海軍委託湘電集團製造安裝在下一代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已經在2012年製造出多台樣機,正在海軍某科研部進行地面測試。」其次,中國未來航母應考慮使用核動力,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可能會堅持發展排水量5-7萬噸的航母,這種噸位的航母,採用核動力雖然在建造成本上會高於常規動力設計,但全壽命期成本卻很可能較低。據《中船重工》報道,七一九所申請的國家科技部「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 863項目和「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範應用」科技支撐項目正式立項,這條消息被外界普遍猜測意味著中國正在開展水面艦船的核動力推進系統研發。

目前遼寧艦隻是作為中國海軍的試驗性艦船,主要是為了試驗艦載機起降,航母戰鬥人員培訓,以及信息化條件下的協同能力。中國必將在不久後生產出新一代中國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在航母的發展上,中國的趕超不僅僅是技術上,在觀念上也是也缺乏很多經驗,前期摸索階段必然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但是中國這幾年在軍事裝備上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面對當前特殊的國際環境,中國的航母之路必然要提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433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