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今年8月份舉行了一次公開報道中可查的高超音速實驗,實驗描述的是一種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至少會滿足雙3要求的,既3萬米高度和至少3馬赫的速度的高空超高聲速無人飛行器。而這次實驗的後續效果仍然在發酵。在本周,美國舉行的一次公開高新技術的討論會上,有美國議員稱,中國這一實驗,是對美國的無人機進行的逆向工程,並稱中國將會踩在美國的肩膀上,摘取超高聲速領域的桂冠。
根據2015年7月19日某商業衛星網站圖像,成飛溫江機場的停機坪上有一架形狀奇特的飛機。該機長約10米,翼展約6米,大小與D-21相近,但外形差異較大。從時間看符合首飛前準備近一個月。這是否就是此次試驗的無人機並不得而知,但是從個體上來看非常類似美國以前的一款X系列飛行器的造型。
又根據國防大學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某型專項材料中所撰寫的"作為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帶領團隊歷經十餘年,從概念提出、方案設計到系統集成,研製成功國家重大專項的××高超聲速飛行器,並組織完成飛行試驗,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現以超燃衝壓發動機為動力的高超聲速飛行器自主飛行的國家。"可見我們在超然衝壓發動機領域已經取得了突破。這對於我們開展研製高空超高聲速飛行裝置無疑解決了最大的核心難題,心臟的問題。
而是否在此領域中國可曾借鑑過美國的產品,根據公開報道,我們並沒有因為某些殘骸獲得而得到本質的提升,最關鍵的是我們突破了大型連續式高超聲速推進風洞,可以模擬高空、高速飛行條件,是開展超燃衝壓發動機和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究的關鍵試驗裝置。還有可大流量空氣加熱器和大型主動引射系統等兩個世界性技術難題,我國科研人員研製成功國內首座大型連續式高超聲速推進風洞,建設了系列化高超聲速推進風洞,使我國超燃衝壓發動機試驗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才是我們能夠在高超音速領域獲得本質發展的根源。
對於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突破,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曾經撰文稱,高超音速武器似乎是美中兩國都正在極力發展的武器系統,以奪取主動權並對敵方進行手術刀般的精準打擊。這麼做有兩個好處:首先,使用高超音速武器不會引發強度過大的反應,這種突然襲擊會使行動方爭取早期階段的主動。其次,中國有雙重威懾戰略,即核威懾和常規彈道飛彈部隊威懾。一旦美國針對常規系統實施的外科手術打擊不小心牽扯到核目標,就會引發衝突升級。簡單來說,就是要防止敵人實施外科手術打擊,以免衝突升級。
《國家利益》認為,美國在未來會受到來自中國的在高超聲速領域的更多挑戰,美國除了加大投入以外或許並沒有更好的選擇,不過他們也寬慰自己,畢竟有了50年在高超聲速領域的長期投入,中國人可能在某些領域超越美國,但是全面超越美國,仍然會有至少20年的差距。
根據美國人的說法,20年不長,我們跟應只爭朝夕。高超聲速領域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是需要從理論研究,材料技術,航空電子領域的全方面突破為基礎。不過由於我們在新型材料的持續投入,還有天河二號超算系統的突破,都會助力我們在這一領域加速突破。
最後用美國議員的話來結尾:「我們不能允許我們在任何軍事領域屈居第二,我們欠中國的巨額債務迫使我們絕不能落到如此境地。"我們如此努力,就是讓你們的這一天更快的看得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