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尖刀」保人民平安
——記武警新疆總隊四支隊特勤中隊
特勤中隊官兵在天山腳下展開反恐巡邏。 何立新攝
初冬,天山已是寒風刺骨。
突然,數輛疾馳的反恐裝甲車戛然而止,15名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一躍而下,迅速登上一架早已等候的直升機。頃刻,馬達轟鳴,戰機已盤旋在數十公里外的山坳中,特戰隊員從天而降。「注意隱蔽,快速搜捕!」指揮員一邊下達命令,一邊率分隊呈戰鬥隊形向深山進發。半小時後,槍聲大作……
這不是影視劇中的鏡頭,也不是演練演習的場面,這是一次生死較量的反恐戰鬥。擔負作戰任務的,就是被譽為「反恐尖刀」的武警新疆總隊四支隊特勤中隊。
警報聲中,又一場反恐戰鬥即將打響
一個多月前,數十名暴恐分子砍殺群眾殘忍作案後,逃至天山深處藏匿。對手陰險狡詐,熟悉地形地貌,且持有搶奪的槍枝彈藥,如不及時捕殲,後果不堪設想。
「讓特勤中隊上!」關鍵時刻,總隊首長作出決定。
特勤中隊駐地距離作戰地域千餘里,為何要讓他們連夜跨區增援?該支隊政委王智忠介紹說:「這個中隊以善打硬仗、險仗著稱,是天山腳下一把令暴恐分子聞風喪膽的『反恐尖刀』。」
此時,天空飄起雪花。中隊長劉琳帶領官兵連續翻越5座高山搜索了近10個小時,30多公斤重的背囊壓得大夥氣喘吁吁。執行搜捕任務以來,他們穿戈壁、過冰河、爬雪山,每人磨破了3雙作戰靴。「連警犬的爪子都磨出了血,累得趴在地上起不來。」下士宋旭東說,「但我們心裡憋著一股勁,早日抓到暴徒,為民除害!」
就在這時,對講機里傳來偵察情報:發現暴恐分子行蹤!
像雄鷹發現了獵物,特戰隊員人人頓時熱血沸騰。暴徒藏匿在懸崖峭壁上的一個山洞裡,易守難攻。經勸說無效,催淚彈、爆震彈輪番轟炸,仍不見動靜。傍晚已至,天色漸暗。「用火焰噴射器!」劉琳話音剛落,一簇憤怒的火焰射進山洞,無處藏身的10餘名暴恐分子手持砍刀兇惡地向特戰官兵撲來。「砰,砰砰!」排長王聖濤快速擊發,率先幹掉3名暴徒,並在其他參戰官兵配合下,全殲暴恐分子。
首戰用我,捨我其誰。像這種臨危受命、千里增援的情形,特勤中隊經常遇到。
那年8月,某地發生一起嚴重暴力襲警事件。凌晨4時許,正在駐地擔負巡邏任務的該中隊官兵接到指令:火速馳援!官兵們如尖刀出鞘,在實地展開「拉網式」搜捕。
盛夏的玉米地酷熱難耐。班長劉志軍掩護新戰友沖在最前面。忽然,他發現不遠處的玉米葉子開始迅速搖擺。「有情況!」劉志軍大吼一聲,3名暴恐分子瘋狂向他撲來。劉志軍側身一閃,一腳踢飛1名暴恐分子的砍刀,順勢用槍托將其砸倒。
就在這時,另1名暴恐分子手持長矛向他刺來,劉志軍躲閃不及,鋒利的長矛刺進他的嘴裡,在仰面倒地的瞬間他果斷開槍,2名暴恐分子頓時斃命。戰友們聞聲趕來,將殘餘分子抓捕。
戰鬥結束,劉志軍才感到嘴裡疼痛難忍,他呼地噴出一口鮮血,吐出的還有被長矛刺落的6顆牙齒。事後,劉志軍嘴唇縫了5針,舌頭縫了6針。他嘴裡的6顆潔白烤瓷牙見證著他危難關頭不懼生死、果敢頑強的英雄壯舉。
「反恐尖刀」,確實名不虛傳!5年來,中隊擔負20餘次跨區反恐作戰任務,成功處置50餘起暴恐事件,排除爆炸物200多枚。
人人都是「刀尖子」,個個都像「小老虎」
去年7月的一天,官兵在對暴恐分子連續搜索四天三夜後,終於傳來消息:「12村北側棉花地發現逃竄的目標!」下士吳蛟和6名戰士奉命參戰。
現地情況十分複雜,一邊是兩米多高的蘆葦叢,一邊是密密麻麻的棉花地。「『一字隊形』向前推進」「變換『五人戰鬥小組』戰術」,吳蛟根據地形特點,不停地調整戰鬥隊形,以防不測。
果不其然,當他們搜索到一個溝壑時,2名暴恐分子猛然跳起手持砍刀撲向戰士賀洪良。「小賀,當心!」吳蛟調轉槍口,槍響瞬間,2名暴恐分子應聲倒地,離賀洪良僅一步之遙。
「集中精力,協同搜索!」吳蛟警惕地走在小組隊形的最前面。
天空下起小雨,蘆葦叢越來越密集。深夜23時許,在手電微弱燈光的照射下,一束寒光讓吳蛟眼睛一眨,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暴恐分子手中刀斧的反光,立即暗示停止搜索。此時,3名暴恐分子也發現了官兵,吳蛟鳴槍警告無效,歹徒揮著刀斧向他撲來,吳蛟一個乾淨利索的連發,暴徒應聲倒地。
這次戰鬥,官兵全殲暴恐分子。吳蛟一人擊斃6名暴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次次勝利的背後,是官兵超常的付出。每天一個10公里武裝越野,每周一起反恐實戰對抗,每月一次「魔鬼訓練周」。目前,中隊人均會熟練操作多種新型反恐裝備,10餘種戰法被上級推廣。
「特勤中隊的『特』,就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刀尖子』!」指導員楊皓告訴記者,在中隊,駕駛員、炊事員、衛生員,人人都是戰鬥員,隨時都要上一線。
去年夏天,坐落在絲路重鎮的南疆某市張燈結彩,迎接即將舉辦的一場國際商品交易會。殊不知,暴恐分子趁機作亂,兇殘砍殺數名群眾後,劫持兩輛客車逃竄。反恐戰鬥打響後,炊事員王成林被編在戰鬥序列里。
當天下午,官兵在一片樹林裡發現了拒捕頑抗的暴徒。王成林使用兩種槍枝射擊。整場戰鬥,王成林像下山猛虎,沒人能看出來他是個掌勺的炊事員。戰鬥結束後,他榮立三等功。
人人都是「刀尖子」,個個都像「小老虎」。5年來,中隊先後有7人榮立一等功、10人榮立二等功、136人榮立三等功,劉志軍、高凱當選「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穿著軍裝是反恐尖兵,脫下軍裝還是保人民平安的戰士
兩年前的一天,一夥暴恐分子製造爆炸恐怖事件後,現場扔下多枚燃燒的爆炸物,隨時有爆炸的可能。班長甘文傑和副班長高凱奉命出征。
那天的情況超出他們的預想:土炸彈、煤氣罐等各種爆炸物以及遙控、定時等引爆手段讓現場氣氛變得異常緊張……經過連續9個小時的戰鬥,他們成功排除10餘枚爆炸物。就在準備撤出時,一枚定時炸彈把大夥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時間只剩下最後30秒。甘文傑和高凱隔著防護服做了一個手勢,倆人小心地將爆炸裝置外殼打開,情景讓人不寒而慄:經過濃煙燻烤,3根導線根本分不清顏色!到底該剪哪一根?稍有不慎,一旦剪錯就會血肉橫飛。
20秒、10秒、5秒……倆人再次仔細觀察了爆炸裝置的線路,果斷作出選擇。「咔嚓」一聲,一片寂靜,炸彈被成功排除。
「簡直不可思議!」一次次勘察現場的排爆專家看得直搖頭,中隊怎麼能培養出技術如此精湛的排爆能手?
在中隊,有個專門培訓排爆手的「排爆專修室」。一塊塊燒焦的爆炸碎片、一張張手繪的電子原理圖、一個個剛剛做好的模擬爆炸物,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些都是出自戰士之手。甘文傑和高凱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優秀代表。甘文傑在中隊服役12年,臨別,他留下專著《爆炸裝置應用處理技術》。如今,已是總隊的專業培訓教材。
近年來,在各種暴恐事件中,犯罪分子自製的爆炸物給各族群眾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脅。總隊連續兩年在支隊舉辦排爆培訓班,中隊成功處置的經典戰例成了「活教材」,「排爆專修室」成了大課堂,官兵成了小教員。
「他們先後培養出60多名排爆小專家,不愧是一座大熔爐。」總隊司令員郭洛泰滿意地說:「這個中隊官兵穿著軍裝是反恐尖兵,脫下軍裝還是保人民平安的戰士。」
賈永瑤和劉名揚分別在中隊服役9年以上,倆人先後參加過20多次反恐處突戰鬥,多次榮立戰功。退伍時,雙雙被駐地公安特警支隊特招錄取。
今年上半年,賈永瑤參加一次抓捕任務。就在他站在一堵2米高的土牆上觀察時,歹徒猛然用鐮刀向他雙腿砍來。憑著在中隊練就的過硬素質,他在雙腳跳起的瞬間開槍將歹徒擊傷。從事特警工作5年,劉名揚也因在反恐戰鬥中表現出色,被公安部門記一等功。去年初,特警支隊破格把倆人從反恐一線調到機關訓警科,負責整個地區每年900多名公安特警的業務培訓。近年來,中隊先後有30多名退伍戰士被特招為公安特警,把英勇善戰的種子撒向天山南北。
採訪結束時,得知官兵又要奔赴新的戰鬥地域。中隊長劉琳告訴記者:「作為特警,出征是我們的使命,保人民平安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百鍊成鋼方能百戰百勝
一場場戰鬥驚心動魄,一次次搏殺生死競速。武警新疆總隊四支隊特勤中隊官兵用「肝與膽」的忠勇、「鐵與血」的交響,把自己鍛造成一柄保人民平安的「反恐利劍」。時刻準備著,只要黨和人民一聲令下,他們就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和平年代,他們的生活卻充滿著生死考驗;青春年華,他們的雙肩卻承載著如山重任。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群愛黨報國、笑傲生死的熱血男兒,特勤中隊官兵才如同一首戰歌中所唱,「我們是祖國的熱血兒郎。」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這樣一種精神:當兵就要當能打仗、打勝仗的兵,當兵就要當讓黨和人民放心、讓一切對手膽寒的兵。
赤心保衛人民,甘願犧牲奉獻。這個先進集體樹起了新一代革命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好樣子。他們的先進事跡激勵著廣大官兵,像他們那樣枕戈待旦、千錘百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真正肩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