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11期】
11月15日,俄羅斯米里直升機公司在靠近亞速海的頓河畔羅斯托夫直升機製造廠首飛了一架最新改進的米-35M武裝直升機,俄國人把這架新武直稱之為「超級米-35」,並號稱該機擁有完善的反飛彈探測和攔截系統,可以在戰場上有效應對各種地空飛彈的威脅,尤其是最近在中東戰場多次擊落俄制飛機的中國飛弩-6(FN-6)可攜式防空飛彈。
該機仍延續米-35M直升機的結構和武器系統,取消了原型機機身兩側的雷達告警器,在機身兩側加裝了一對電戰設備,是個巨大的鼓包,設備包內安裝有紅外/紫外飛彈逼近告警器。在機翼兩端安裝新型的電子戰設備艙。下機腹兩側加裝一對光電轉頭,疑似是一種新型的雷射干擾機。
米-35M直升機是俄羅斯在新世紀開發的一種改進型武裝直升機,以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廣泛應用,如今在俄羅斯軍隊里保有量最大的米-24P武裝直升機為基礎的深度改進型。從2001年開始試飛,研製進度很快,2004年定型,2005年即開始交付客戶,該機的首要銷售對象是海外客戶。由於俄羅斯經濟在蘇聯解體後陷入困境,很多新型武器研發走了先外銷後內裝的路子,力圖以出口外匯保持生產線和研發能力,例如向中國和印度出售蘇霍伊戰機、基洛級潛艇,塔爾瓦級護衛艦等等。米-35M直升機投產後先後出口印度尼西亞、捷克、沙特、委內瑞拉,巴西、亞塞拜然、緬甸等近十個國家,總量大約100多架。俄軍從2012年開始採購自用型米-35M,計劃裝備50架,目前已經完成全部交付。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11期】
米-35M直升機的設計思想是利用米-24P直升機皮實耐用、結構優良、動力系統好的優點,機體壽命被延長到4000小時,使用米-28直升機的旋翼系統和新型TBЗ-117BMA發動機,尾槳由米-24直升機的三葉槳改為X型的四葉槳。機頭改裝兩部光電瞄準吊艙,飛行員配備頭盔顯示瞄準系統,能夠使用紅外夜視儀進行全天候作戰。反坦克武器為16枚9M120型(AT-9)「旋風」反坦克飛彈,把原來機頭下方的14.5毫米航空機槍更換為雙聯23毫米航炮。
由於米-35M大量使用現有成熟技術,性能適中,價格低廉,很受國外用戶歡迎。2015年巴基斯坦就捨棄了中國推薦的直-10武裝直升機,跟俄羅斯達成協議,進口4架米-35M直升機。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11期】
此次試飛的超級米-35M直升機,最大亮點是配備紅外/紫外飛彈逼近告警系統(MAW),這種設備是利用光學敏感器,探測外界來襲地空/空空飛彈的紅外信號,以及飛彈發動機尾羽形成的紫外信號,對飛彈來襲方位角進行測定,並顯示在飛行員座艙的顯示器上,由飛行員決定採用機動規避或發射紅外誘餌彈的方式進行反導對抗。
紅外/紫外飛彈逼近告警器是近些年面世的新型記載光電對抗設備,俄羅斯此次在米-35M直升機上的應用,其實比較晚。這種裝備早已在西方和中國的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上得到使用,例如中國的直-10武裝直升機就在機身短翼的翼梢安裝有國產的SE-2 紅外/紫外線飛彈逼近告警器和TM-1雷射告警器。可對來襲飛彈進行有效的防禦和對抗。
紅外/紫外飛彈逼近告警器的最大優勢是能夠主動對抗地空飛彈,以前沒有告警器的時候,飛行員感知不到地面的飛彈威脅,只能無目的大量拋射紅外誘餌彈,由於誘餌彈數量有限,往往在真正進行對抗時,誘餌彈已經所剩無幾,有了紅外/紫外飛彈逼近告警器,就可以等到有飛彈逼近警告時再大量發射誘餌彈。
米-35M下機腹兩側安裝的柱狀光電探頭,據俄軍事網絡推測,或許是兩台雷射對抗干擾機,用於使用強雷射干擾地空測距雷射器和武器瞄準器,這種設備並非首見,原理與之類似的雷射干擾機早已在中國的99式坦克上得到應用。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11期】
俄軍力圖通過在米-35M直升機改裝軟硬反導系統,有效反制可攜式地空飛彈,目前在中東戰場上,可攜式地空飛彈對俄制米里型直升機的威脅極大,尤其是中國產的飛弩-6(FN-6)飛彈,兩年來在敘利亞和阿富汗戰場上已經先後擊落包括米-35武裝直升機、米-8直升機、米格-21戰鬥機等6架俄制戰機。俄羅斯針對可攜式地空飛彈威脅,對米-35M直升機的改進,將極大增強俄制直升機在戰場是生存率。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3908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