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5簽單俄羅斯高興不起來,或再沒機會賣戰機給中國

俄媒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剛正式簽署了供應24架多功能戰機蘇-35的最大軍機合同。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知情人士消息稱,按照合同規定,中國空軍將得到24架戰機,總價約20億美元(每架約8300萬美元)。俄羅斯國家工業和科技集團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證實了關於此交易的消息,他確切的表示:"關於向中國交付蘇-35的長期談判已結束,我們簽署了合同。"

軍事評論員高峰稱,此次合同簽訂的消息來源於俄羅斯官方,因此可信度相當高。如果屬實,那麼對於俄羅斯蘇霍伊公司來說,將是蘇35戰機外銷戰略中最具意義的訂單。且不說此次簽署的合同單價8400萬美元利潤率有多高(據悉蘇霍伊賣給俄羅斯空軍的單價只有4000多萬美元),實際上俄方真正追求的是中國這筆首單的廣告意義和帶動作用。

俄媒之前宣傳稱,4++技術水準的的蘇-35戰鬥機,將作為俄制五代戰機投產前的重要過渡機型,捍衛「蘇系」戰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並指出蘇-35的發動機比F-22的發動機更先進,相控陣雷達與F-22的雷達性能相當,但在電磁干擾環境下比F-22更具優勢。但蘇-35的出口時間將集中在2013年至2020年間,其潛在買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中東和南美地區。

那麼蘇35真的像俄羅斯說的那麼物有所值嗎?實際上在動力方面,俄羅斯並沒有擺脫一直以來對美歐的弱勢,從蘇35原型機因發動機故障墜毀,再到家門口的莫斯科航展玩噴火,都預示蘇35搭載的F117S發動機離成熟和超越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二,蘇-35與五代機更大的差距還是在隱身性能和綜合航電方面。就隱身的關鍵指標——戰機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而言,F-35在0.1平方米以下,F-22為0.01平方米,蘇-35則只能達到0.5-2平方米。由於無源相控陣雷達並非未來技術發展方向,蘇-35的雷達從體制上就較F-22和F-35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稍遜一籌。

軍事評論員高峰指出,客觀的講蘇35的好與壞只有用了以後才知道。區區24架蘇35戰鬥機,中國買得起用得起,何況其總體性能超越中國購買的俄制蘇30戰鬥機是必然的。再者引進俄羅斯蘇35戰鬥機,中國還有兩種不凡的意圖。首先是檢驗中國殲11戰鬥機的發展成果,據悉中國正在發展的殲11D戰鬥機性能指標類似於蘇35S戰鬥機。其二是助力中國四代戰鬥機發展,尤其是蘇35裝備的F117S發動機對中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借鑑意義。

之前不但是國內軍事論壇還是國外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中國購買蘇35目的就是F117S發動機技術。從這次中俄軍方高層交流會表態來看,雙方確認了進一步擴大飛機發動機領域的合作。需要重視的是今後的合作將不是簡單的航空發動機軍貿。毫不客氣的說,渦扇10批量裝備殲11和殲10戰鬥機,已經充分證明中國已經具備與俄羅斯平等合作的實力。俄媒引用觀察員的話稱,在中國擺脫航空發動機瓶頸之後,再想賣戰機給中國會更難有機會了。目前中國軍事科技人員的成就,已經讓俄羅斯航企在除發動機之外的大部分領域喪失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370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