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亞洲真正強敵突然出現:大家都猜到是他們

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意圖與中俄歐為主的多數國家主張的多極化意圖之間的矛盾。雖然歐盟和日本等美國盟友,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越來越想擺脫美國的殖民束縛,加上中俄的外援,這種獨立趨向越來越明顯,也使世界多極化格局趨勢越來越明顯。

美國單極霸權之所以建立,得益於一戰和二戰,打垮了歐洲的霸主,使美國接納了來自歐洲的資金、技術、人才,從而一躍而成為世界霸主。二戰之後,美蘇表面是爭霸,其實是瓜分世界,也就是目前美國拋出的所謂G2格局。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澄清一個事實:美蘇爭霸的過程,實質是美蘇瓜分世界的過程。

由於美國拉攏的是一幫工業化國家,蘇聯拉攏的是一幫農業化國家,雙方雖然相互妥協,但也因為劃分勢力範圍而不惜大打出手,所以美蘇爭霸期間,代理人戰爭是常態。這也是我們對冷戰歷史的再認識。只有深刻理解了歷史的意圖和發展軌跡,我們才能對現在和未來有了準確的定位和判斷。

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

抓住了當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我們就抓住了世界格局發展與變化的軌跡。世界格局何處去?是歐亞中心論,還是繼續美國中心論?這是世界格局走向的看點。個人認為,中國作為多極世界的重要成員,首先必須堅持多極化世界格局的戰略判斷。其次必須堅持歐亞中心論,排斥美國中心論。堅決反對美國拋出的所謂G2,如果中國與美國走所謂的G2路線,那麼中國必然成為第二個蘇聯,這個是歷史的教訓。

堅持歐亞中心論,要切實落地,那麼我們的一帶一路,要與俄羅斯的歐亞聯盟,歐盟的地中海計劃進行對接,這三個戰略計劃的組合,恰好是歐亞一體化未來的願景,也恰恰是美國的噩夢。因為歐亞中心論一旦成立,那麼歐亞形成的巨大陸權優勢,直接導致美國海洋霸權體系崩潰。

而歐亞一體化的核心,是陸權優勢的回歸,而實現這個陸權優勢的手段和工具,則是高鐵。試想一下,如果歐亞大陸高鐵網建立,人流、物流、信息流融合加快,歐亞市場日益一體化,那麼美國民用航空業,就只能處於戰略交通附屬地位,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則因為交通的不便而日益萎縮,被邊緣化。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勢力集中力量要打擊中國高鐵的意圖所在。

中國高鐵的快速崛起代表著陸權優勢的回歸

有朋友談起南海問題。作為美國來說,從來沒有離開亞太,何談重返亞太?所謂的重返亞太,更準確地說是重返東協。也就是說,美國和中國爭奪的,不是日本和韓國,而是東協。而中國與東協的主要矛盾,就是南海的主權爭議,牽涉的國家多。從湄公河慘案,到馬航出事,都是美國挑起的針對中國與東協關係的分化瓦解、挑撥離間的陰謀。

再到拉攏武裝菲律賓和越南,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將越南、菲律賓推上重返東協的前線,作為反華的死士。中國與越南、菲律賓之間的南海主權糾紛,被美日用來離間中國-東協關係的突破口,成為美日破壞中國一帶一路的抓手。

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很明確,具體來說就是六個字:北和、東突、南攻。所謂北和,就是半推半就讓中韓關係加深,離間中朝關係,消除朝鮮對美國西太安全主導權的重大威脅。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中國真正能夠粉碎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突破點,恰恰是朝鮮半島。因為美國亞太的主要據點和大本營,就是美日韓聯盟,其中核心是日本。

因為日本國土面積相對較大,國力相對較強,美軍在日本駐軍也最多。如果朝鮮挑戰日本,逼迫美國保護日本,那麼東北亞將成為中美俄三方博弈的焦點,只要戰爭爆發,美國在亞太的主要據點必然崩潰。歐盟、俄羅斯的走向,就不是美國說主導和可控的。

所謂東突,就是美國依然會把釣魚島和台灣捆綁在一起,封堵中國東出太平洋的出海口,威脅中國東南沿海的經濟安全。所謂南攻,美國支持越南和菲律賓走上反華第一線,不惜血本武裝他們,讓他們與中國展開直接的軍事對抗,逼迫中國陷入與東協的矛盾衝突之中,從而破壞一帶一路大戰略。

美國把釣魚島和台灣捆綁在一起,封堵中國東出太平洋的出海口

筆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迫不得已時,不妨圍魏救趙。所謂圍魏救趙的核心,就是攻其所必救,迫使敵人放棄原有的戰略意圖。這個必攻戰略點,就是日本。而攻擊日本最好的國家,就是朝鮮。朝鮮是中俄在東北亞支撐的戰略進攻點,對美國西太安全主導權具有致命的威脅。

只要中俄支撐朝鮮這個戰略點出擊,美國西太安全架構立即崩潰。因為朝鮮出擊,美國必須應招,陷入與中俄的巨大消耗之中。日本在其中會消極怠戰,甚至作為內應,讓美軍暴露在第一線。當日本知道攻擊日本,目標攻擊的是美國西太安全架構,那麼日本願意承擔這樣的損失,這也是日本擺脫美國殖民控制的最佳時機。同時歐盟也會趁機自立,則世界多極化格局向前邁進一大步,可能提前進入格局構架清晰的階段。

下面繼續言歸正傳,談談高大上的問題。菲律賓和越南不是我們的對手,也不是我們的敵人,這兩個國家,自保尚且不足,國家的發展只是求生存而已,哪有爭奪地區主導權的能力?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不值得我們浪費寶貴的戰略資源和時間。作為亞洲的大國,世界的大國,發展中國家的老大哥,菲律賓和越南是我們收編的對象。在亞洲乃至在世界,我們真正的對手是美日。

日本是美國扶持爭奪亞洲主導權的國家,但日本是偽軍,自身尚且是殖民地,哪來領導亞洲的能力和資格?毛主席說過:革命的首要問題,就是區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中國在亞洲的敵人就是美日,中國崛起的首要敵人,也是美日,這是我們必須明確的重大戰略問題。

美日已經聯合起來對抗解放軍

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17年前,與駐日美軍共同組建聯合指揮機構性質的"日美共同部",以提高美軍與日本自衛隊的協同作戰能力。 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節目採訪時表示,日美籌劃成立"日美共同部",這是日美醞釀已久的軍事步驟,意味著美日正在走向真正的聯合作戰。

日本媒體認為,"日美共同部"的成立,將成為日美軍事一體化的一個標誌性進展,也將為日美聯手干預亞太安全事務和日本放手發展防衛力量大開方便之門。

美日聯合登陸作戰演習場景

據報道,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17年前設立陸上總隊司令部,整合陸上自衛隊5大軍區力量,實現統一指揮。

這本是日本自衛隊的家事,但日本卻非要拉上美國,成立編制達數十人的所謂"日美共同部",負責日美軍事部門之間的聯絡協調,以便配合整改。

釣魚島

軍事專家尹卓認為,日美籌劃成立"日美共同部",這是雙方醞釀已久的軍事步驟。

過去《美日安保條約》涵蓋釣魚島,還只是政治、外交上的承諾,要將其變為軍事承諾,還需求通過法規來規範日美將來聯合作戰的指揮關係、通信、後勤保障等問題。現在美日組建"日美共同部",就是要落實日軍和美軍聯合作戰的問題,如可能確定在釣魚島作戰時的指揮關係、採用何種預案等問題。

這意味著,美日正在走向真正的聯合作戰。

《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就是兩國在防務領域發展關係的總綱,其主要任務是為日美兩國在防衛合作中各自的作用任務以及相互合作協調方法,提供一個總體框架和政策方向。

從迄今為止的3份大綱的變化中不難發現,日本在其中的角色,已經從最初的配角,逐漸升級為相對平等的夥伴,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其行動範圍,也從日本本土轉向日本周邊甚至全球。

設立"日美共同部"不是保障日本安全,而是推動日本自衛隊走向海外,參與國際安全事務。但是,美國是否願與日本平起平坐呢?

日本海上自衛隊

尹卓認為,《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修改後,日本地位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美日關係還是主從關係,日本仍是區域性、防禦性的力量,其進攻性能力有限。

而且美國還長期限制日本掌握進攻性能力,如2012年和2013年,日本兩次提出,要求美國向日本提供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均遭美方拒絕,所以今後對陸攻擊作戰,是由美國決策和實施。

軍事專家尹卓

中國需警惕日本借安保法在東海出新招

日美兩國3日新設立由雙方政府中樞部門構成的"同盟協調小組",有媒體報道指出,其背後意圖是在實際運作方面確保2016年3月底之前生效的安保相關法的實效性。以此看來,安倍政府竭力推行的所謂修憲、強軍"三部曲"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第一步是7月1日內閣通過解釋行使集體自衛權決議;第二步是不久前國會通過新安保法案,並在6個月內進行施行準備;第三步是明年春季開始包括11個法律在內的"新安保法"正式付諸實施。

應該說,安保法案通過後,日本軍事活動區域將越來越大,但筆者認為,其重點依然在東海,針對進入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巡航的中國公務船,日本意在加強本國威懾力。

安倍政府強行通過安保法案

日本新安保法施行之後,中日在東海的爭鬥日趨尖銳,因此危機管控迫在眉睫。在安倍的眼裡,日本國會通過安保法案之後,行使集體自衛權已經被解禁,因此其對釣魚島的應對策略也會作相應調整。

第一,動武程序簡化 。

新安保法案施行後,從理論上講,日本在釣魚島海域的"領海警備"任務不僅限於海上保安廳承擔,一旦有不測事件發生,只要首相一聲令下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即可投入戰鬥。

中日釣魚島爭端

日本自衛隊動武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先由海上保安廳請求支援,再由國會批准那樣複雜,程序大大簡化,攻擊與否只取決於首相的判斷。

第二,美日聯手應對的可能性加大。

日方即使為釣魚島主權爭端與中方發生衝突,一定會把美軍拉上墊背的。主要目的,一是美國海軍實力舉世無雙,只要美軍艦船飛機出動,僅靠威懾就能解決問題。

這是安倍從上任那一日起就千方百計要美國政府表態,支持日本立場的原因。非但如此,自衛隊還與美軍預先制定了共同奪島作戰計劃和方案,並且經常進行奪島演練。

第三,"灰色地帶"較量增多。

日方所謂的"灰色地帶事態"就是指中國公務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化巡航,這本來是民主黨執政時期犯錯造成的。但是,日本政界、學界、民間還有不少人,尤其是右翼分子,對我公務船常態化巡航恨得咬牙切齒。一些日本政客渲染我公務船常態化巡航是用實力改變現狀。

新安保法出台後,日本必然會挖空心思"破解"這道難題。筆者估計有兩種可能:一是利用偶發或突發海上不測事件,見機行事趁勢而上,用武力或強硬手段阻止我公務船常態化巡航。二是蓄意謀劃製造事端,順水推舟。譬如故意讓日本公務員上島或像過去那樣組織右翼團體到釣魚島附近進行釣魚、測量或登島活動,一旦中方採取反制措施,便以此為藉口破壞我公務船常態化巡航。

最後,形成三海聯動牽制。

日本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很可能在干擾或阻止我常態化巡航時採取東海、台海以及南海聯動措施,聲東擊西,到處點火。例如像2013年那樣通過迅速簽訂"漁業協定"等方式,先讓台灣領導人看到利益,嘗到甜頭,然後要其保證在島爭問題上不與大陸配合。

美在釣魚島問題上添油加醋

在做了分化瓦解兩岸關係的基礎上,再在南海問題上搞小動作,或唆使菲律賓等國家就一些問題對中國發難或公開爭鬥。妄圖通過"三海聯動"使我處於被動孤立的境地,進而令我公務船常態化巡航中斷或停止。

對上述四個安倍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調整,我們必須高度戒備、警惕,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369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