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花127億買蘇35?因為國產飛機結構飛控發動機都不行

最近中國引進俄羅斯新蘇35的合同終於簽訂,拖了好幾年的傳聞終於塵埃落定。國內研製在殲11B、殲11D等大量仿製改進型號,為何還是要買蘇35?

國產蘇27系列和蘇35最大的差距之一,在於飛行控制系統。老蘇27隻有平尾和前緣機動襟翼是模擬電傳系統,方向舵襟副翼都是機械飛控;而國產殲11B完全照抄蘇27電傳,殲11BS和後繼型號,只將原來模擬電傳部分換成數字器件,控制功能不變。

蘇35採用完整的數字飛控電傳,減速板的功能由平尾、襟副翼、垂尾在電傳計算機的綜合控制下協同偏轉實現。新飛控可以和火控、電子干擾系統實現高度自動化協同工作,空戰反應速度非常快,而且極大簡化飛行員操作。

蘇35結構上非常強壯。圖中是蘇27家族油箱分布,兩側伸出的是機翼郵箱,中間的是2號油箱。蘇-27可以說整個飛機結構,包括發動機吊艙、主起落架、機翼機身連接機構等等,都是依靠著中機身的2號油箱下壁板展開的;這個部件強度剛度和壽命的關鍵性突破,是整個飛機結構性能脫胎換骨所不可欠缺的堅實基礎。

新的2號油箱鈦合金下壁板。通過引入西方的全新設計標準體系,以及材料、工藝的大幅提升;尤其是超大尺寸鈦合金件的加工能力提升,使蘇-27原有的一些依靠數個鈦合金件焊接起來的核心結構可以實現一體成型,而且設計水平遠超以往。

機身大框

發動機段的框架

蘇35用的117S發動機,國內現在並拿不出這一級別的型號。國產蘇27家族具體水平好不好,誰的話也不如中央決策下的127億有分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343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