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YF-23戰鬥機。和YF-22相比,YF-23的超音速巡航速度更快(據說達到1.6馬赫以上),隱身性能更好,但由於前衛的V型尾設計使它的機動性稍遜YF-22,而且沒有採用矢量推力技術。如果給機動性強悍的F-22打滿分,側重隱身的YF-23為什麼不可以?
如果沒有F-22,那麼YF-23服役還會有其他不能克服的障礙麼?看看現在F-22在美國空軍的地位吧!
2.美國F-20「虎鯊」戰鬥機。比F-16A輕,比F-16A便宜,卻比F-16A還出色,但也比F-16出現的晚。研製試飛進展順利,隨時可以投入生產,除了美國政府,沒什麼能阻止F-20。
諾斯羅普公司造出了世界上性價比最出色的戰鬥機,很多國家寧願選擇F-20而不是F-16,但這個原因也給F-20帶來了殺身之貨,性能太出眾的話會造成先進技術的擴散,而且影響到F-16的市場,於是F-20被美國政府取消了。
3.米格1.44/米格1.42。也許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對抗F-22的五代機,前蘇聯第一架鴨式布局的戰鬥機,單座,雙發,雙垂尾,3D矢量推力,機腹並列進氣口,進氣道帶S形,強勁的AL-41發動機。米格I.42繼承了蘇聯戰鬥機強調機動性的傳統,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應該沒有問題。
如果不是蘇聯解體,俄羅斯「休克療法」經濟崩潰,我們應該在F-22試飛後的十年內見到它的對手。即使服役,米格1.44/米格1.42也一定不會成為蘇聯時期米格29那樣的大路貨,很可能成為蘇27那種捂盤惜售的高檔貨。
4.美國A-12隱身攻擊機。A-12科幻的無垂尾飛翼設計、美國官方對它的性能違莫如深的態度,足以說明它的威力。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美國海軍的「小B-2」。A-12的原型機已經完成,但從來沒有上過天,A-12的研發超時超支超重,通用動力和麥道拖沓的有點不太像話。
主承包商通用動力和麥道有恃無恐,沒認清冷戰結束的現實,還以為A-6的替代飛機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A-12就被打入死冊。
5.以色列LAVI戰鬥機。長期處在戰爭狀態下的國家以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帝國的傑出作品(F-16)為藍本設計的戰鬥機,性能數據也許不是最先進,但戰鬥力絕對不要懷疑。
如果美國放任以色列繼續研製,LAVI一定會研製成功,有人對以色列的軍工水平有不同意見麼?只可惜以色列太小,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看看現在的天空中有多少鴨式布局的先進戰機吧。美國阻止別人繼續研製的飛機一定是好賣的飛機,因為它已經危及到美國的戰機出口市場了。
6.俄羅斯雅克41垂直起降戰鬥機。雅克41也稱雅克141,本應成為第一架超音速垂直起落戰鬥機,但也在蘇聯瓦解的轟然巨浪中靜悄悄地逝去了。
雅克41的主發動機噴口本來就在雙垂尾之間,受到良好的紅外屏蔽。修改後的雅克41具有良好的隱身性能,但最終因為資金不足無疾而終。雅克41之後,雅克只有在教練機領域裡打一點擦邊球了。
7.波音X-32聯合打擊戰鬥機。能殺入「聯合打擊戰鬥機」最後決賽的決非等閒。現在F-35身上的眩目革命性概念在本來也可能在它身上實現。
波音「前衛」的X-32輸就輸在研製進度上,很多F-35完成的試飛而X-32無法趕上進度,波音很可能高估自己的軍機設計能力了。
8.英國TSR2重型戰術偵察打擊機。英國作為傳統工業強國,設計出的TSR2的性能自然不會落後,但也不會有多前衛。但TS2擁有出色的是導航-攻擊系統和強大的發動機(以後成為了協和客機的發動機)。
很多聞所未聞的超先進的技術造成了無窮無盡的問題、延期和超支。但TSR2真正的敵人是官僚體制的折磨,英國推行的國有化改革,將一批以前互為競爭對手的公司重組為英國飛機公司(BAC),結果互拆台腳,內耗葬送了大英帝國最後一架獨立研製的戰鬥機。
9.中國殲12戰鬥機.就機動性而言,殲12在當時與同期國外戰鬥機相比確實不落下風,但「空中游擊戰」的落後設計思想,使得它不具備雷達、飛彈、先進發動機等現代化戰機必需的要素。在作戰效能上無法與國外戰機抗衡,不能適應即將到來的現代化空戰環境。
殲12由於採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列裝部隊完全沒有問題。不能掛飛彈,不能裝火控雷達的機炮格鬥機無論如何已經落伍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277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