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專家:空襲無效應早派地面部隊進剿IS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現場。 (圖片:路透社)

11月13日晚法國發生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讓全世界震驚,也拉響了全球反恐的警報。那麼對付IS,到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戰略?英國反恐智庫:亞太基金會(Asia Pacific Foundation)的國際安全主管戈赫爾(Sajjan M. Gohel)在CNN上發表評論文章《為何西方國家必須改變對IS戰略》,呼籲西方國家應敘利亞派出地面部隊。以下為文章編譯:

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在11月,這很可能不是偶然,而是IS精心策劃。 1941年11月,一戰硝煙四起,伊斯蘭教義學家謝赫(Sheikh-ul-Islam)宣布代表奧斯曼哈里發(伊斯蘭歷史上第三任正統哈里發)發動聖戰,號召其追隨者拿起武器,抗擊英、法、俄等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基地組織和IS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牢記在心,反覆提及。

法國總統奧朗德形容此次巴黎恐怖襲擊是IS對法國的「戰爭行為」,法國將調動一切力量,領導這場「無情」戰爭。他的「霸氣宣言」獲得了美國總統歐巴馬和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支持。

英專家:空襲無效應早派地面部隊進剿IS

奧朗德發表講話。 (圖片:路透社)

可是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再強硬的措辭也只能成為西方領導人發表的又一次陳詞濫調。截止到目前,IS的行為已經成功證明西方只是「虛張聲勢」,IS相信除了空襲,西方根本不會派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其基礎設施。

西方戰略:主要依靠空襲

事實上,目前西方國家打擊IS主要依靠空襲、訓練伊拉克軍隊以及對敘利亞反對派的「世俗化」。該戰略是為避免打擊IS的同時誤傷平民。但恐怖分子對其早已「摸透」,他們經常在建築上「捆綁」人質作為「人體盾牌」,來防止空襲。

沒有地面部隊,西方國家也難以在敘利亞展開情報工作。 IS尤其擅長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通訊、運輸,以防被跟蹤。而空襲根本不能阻斷IS的交通補給,也不能阻止西方「志願者」源源不斷地加入IS。

在土地戰略方面,IS重點發展連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城鎮,以確保補給線。雖然盟軍的空襲切斷了一部分關鍵路線,但並未實際降低IS的作戰能力。如今,IS的活動已經擴大到埃及、阿富汗、馬格里布,甚至是奈及利亞。

唯一有效的一次打擊,是最近在伊拉克北部小鎮辛加爾,美軍的空襲和庫爾德武裝配合的一次行動。這次行動切斷了IS一條重要補給線——連接敘利亞和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的47號高速公路,阻斷了IS分子的流動及其能源供給。這次行動表明,有效的空襲的前提是配合地面行動。

現在,擺在西方國家面前的有3個選項:1、延續「空襲戰略」,但事實表明效果甚微;2、發起​​地面行動,與當地盟友聯合打擊IS地面網絡;3、放棄和孤立伊拉克和敘利亞,但這正是IS所期望的。雖然無論何種選擇都面臨風險,但西方國家有必要重新研判。

IS戰略:「野蠻管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理解IS所犯罪行背後的指導思想、戰略戰術非常重要。 IS思想和行動的重要指南就是「野蠻管理」理論,其最終目標是通過「野蠻」的方式,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在「野蠻管理」學說下,IS指揮官只給成員一個任務方向,允許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執行。這導致許多成員的自發行動,或者「獨狼」式行動。那些經過IS專門培訓,以及單獨行動的人,都是受到了這種思想學說的影響,包括發動此次巴黎恐怖襲擊的犯罪分子。

與西方國家「無效」的空襲相比,IS「野蠻的管理」實踐的效果是致命的。自去年9月,IS發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納尼((Abu Muhammad al-Adnani)煽動其支持者消滅所有異教人士以來,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發生了針對警察的武裝襲擊;突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發生了人質劫持事件;黎巴嫩和科威特遭遇了自殺式炸彈襲擊……10月31日俄羅斯一架客機墜毀造成224人死亡,IS為頭號嫌疑人。

襲擊背後的恐怖陰謀

提高情報能力同樣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每挫敗一個恐怖襲擊的陰謀,會至少牽出另外5個陰謀。

西方國家究竟有沒有對IS罪行的忍耐底線和對IS出兵的「紅線」呢?

巴黎恐怖襲擊的發生,使全球反恐的戰役迎來關鍵時刻。 1998年基地組織襲擊美國駐肯尼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1999年又在葉門南部亞丁港對美國軍艦「科爾」號發起襲擊,但這兩個事件似乎並未越過「紅線」,導致基地組織變本加厲,發動了9.11襲擊。

如果IS繼續遵循「野蠻的管理」教條,而西方國家在巴黎恐怖襲擊後依然沒有剿滅IS的意圖,那麼恐怖襲擊將蔓延到英國、歐洲其他國家,甚至是美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2656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