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四代機優勢全無?中國新材料可把全部戰機變成隱形戰機

Joon Si ...| 2015-11-15| 檢舉

在當前空軍技術競爭的大環境下,美國以其兩款四代隱身戰鬥機占據隱身技術領域的霸主地位。在軍事觀察家看來,美國長期在該領域的投入和成果在F22和F35戰鬥機上得到了回報,這是除了成熟的大推力發動機系統和電子系統之外,美國領先中俄四代戰鬥機T50、殲20和殲31的關鍵技術。不過這種優勢現在正在喪失,因為中國在新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將把美國甩在身後。

吸波隱身材料主要分為結構型雷達吸波材料和吸波塗料兩大類。結構型雷達吸波材料是一種多功能復合材料,它既能承載作結構件,具備復合材料質輕、高強的優點,又能較好地吸收或透過電磁波,被認為是當前隱身材料重要的發展方向。在結構吸波材料領域,西方國家中以美國和日本的技術最為先進,尤其在復合材料、碳纖維、陶瓷纖維等研究領域,日本顯示出強大的技術實力。

雷達吸波塗料主要包括磁損性塗料和電損性塗料。磁損性塗料主要由鐵氧體等磁性填料分散在介電聚合物中組成。國外航空器的雷達吸波塗層大都屬於這一類。這種塗層在低頻段內有較好的吸收性。磁損型塗料的實際重量通常為8~16kg/m2,因而降低重量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電損性塗料通常以各種形式的碳、SiC粉、金屬或鍍金屬纖維為吸收劑,以介電聚合物為粘接劑所組成。這種塗料重量較輕(一般可低於4kg/m2),高頻吸收好,但厚度大,難以做到薄層寬頻吸收,尚未見純電損型塗層用於飛行器的報道。

美國合眾社12日稱,中國科技人員已研發出一種新型隱身材料,可應用於戰鬥機領域,能使其躲過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的偵察。這種新型隱身材料由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在超高頻微波雷達前「隱形」,與此有關的科研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應用物理期刊》上。研究論文說,新材料的隱身能力甚至已經超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

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13日向中國媒體證實了上述說法。研發小組成員、該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江建軍在接受採訪時介紹說,以前大多數的隱形材料都是「被動式隱身」,即只能吸收特定頻段的雷達信號,而此次他們研發的新型材料則可以做到「主動式隱身」,也就是根據威脅環境動態的變化而變化。

江建軍指出,「這款材料的另一大優勢和特色是超輕、超薄」。要達到類似的功能,傳統的隱身材料至少需要10厘米厚度,這意味著很難被應用到戰機的製造中。而此次研發的新材料只有7.8毫米厚,不到其他傳統材料的1/10。江建軍說,輕、薄的特色使這種新型隱身材料不僅可以應用於戰機、艦艇等軍事領域。

軍事評論員高峰稱,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新吸波材料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但是從超輕超薄的描述和可以在海軍艦艇上應用來看,偏向於吸波塗料。而且俄羅斯媒體稱,中國的這種新材料可以讓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在最強勁的反隱形雷達面前藏起來。並驚詫「中國在將所有戰機都變得看不見嗎」?也就是說,中國這次公布的新材料或可以在不改變原有機體結構的前提下,讓現有三代、四代戰鬥機全部變身位隱身戰機。

這樣的話,中國就可以通過簡單易行的吸波材料塗層,改變現有世界海空軍技術追求方向。更重要的是,如果新材料得以實用化,那麼中國在空軍戰機、陸航直升機、海軍艦艇的國際市場拓展上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204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