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某新型轟炸機的空軍航空兵某師組織飛行訓練。
2015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66週年紀念日。走過66年光輝歷程的人民空軍,已經成長為多兵種、多機種構成的現代化戰略性軍種,是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維護國家空天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力量。目前,空軍正在由國土防空型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型戰略空軍轉型,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本文為您盤點近年中國空軍軍事訓練、武器裝備、戰役戰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七大突破,展示空軍發展成就,同時祝福人民空軍伴飛強國夢強軍夢,飛向更高更遠的空間。

遠海機動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我國空軍多次赴西太平洋訓練,提升空軍航空兵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據媒體報導,2015年3月30日,中國空軍首次組織航空兵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 5月21日,中國空軍飛機首次飛越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 8月14日,中國空軍組織多型飛機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飛出第一島鏈1000餘公里據悉。
空軍發言人申進科上校表示,空軍是戰略性軍種。面對新的形勢和使命任務,空軍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飛行大隊、爭當學習型飛行人員」活動,突出作戰研究、突出戰法研究、突出實戰化訓練、突出人與裝備的融合,加快轉型、不辱使命。 2015年以來開展的3次遠海訓練,檢驗了空軍航空兵的學習力戰鬥力。
組織遠海訓練,是提升空軍部隊作戰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國空軍的普遍做法。中國空軍組織航空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既是年度訓練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也是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正常需要,極大程度提升了空軍部隊遠海機動作戰能力。
最新的轟-6K型戰略轟炸機是空軍進行遠海作戰的領頭雁,該機作戰半徑達5000公里,可攜帶多種遠程打擊彈藥,打擊範圍可達第二島鏈,甚至更遠。

資料圖:象徵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空戰對抗最高水平的「金頭盔」
百架戰機展開空軍史上最大規模空戰對抗
2014年9月2日,在西北大漠,空軍新一屆殲擊航空兵部隊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拉開戰幕。這項俗稱「金頭盔」空戰的對抗中,有來自7個軍區空軍19個航空兵旅(團)的170名殲擊機飛行員參加,近百架戰機在西北展開我空軍歷史上最大規模、超強度的空戰對抗,空戰全天候進行,歷時近一個月。這已經不是空軍第一次組織類似的空戰對抗訓練了,從2011年開始,截至2014年,空軍已經連續舉行了4屆「金頭盔」空戰對抗演練。
本次對抗競賽參演戰機全部為一線的三代戰機。從公開的視頻資料看,本次至少有四種不同的殲擊機參加「金頭盔」角逐,他們分別是進口的蘇-30MKK戰鬥機、國產的殲-10A戰鬥機、殲-11A戰鬥機和殲-11B戰鬥機。

隨著中國空軍戰機性能的提升和空戰節奏的加快,強調建設攻防兼備的空軍,自由空戰的作戰方式更加適合現代戰機的作戰環境,因而得到了中國空軍的青睞。 「金頭盔」對抗的主要形式就是自由空戰,既在不設定先決條件和高度差,完全在未知條件下雙方編隊進行的空戰。這種全軍高度的戰術大比武打破了以往在各部隊、各軍區之間的障礙,避免了過去「閉門造車」式的戰術創新,使有關空戰的經驗教訓能以最快速度在全軍傳播,提升空軍飛行員實戰能力。

圖為空軍殲—11戰機參加「利劍—2015」實兵演習

空軍航空兵瞄準打贏未來海上作戰
2015年11月2日,廣州軍區空軍組織了「利劍-2015」實兵演習。此次例行性演習,緊貼使命任務和實戰準備,空軍、海軍的航空兵部隊一同參加,殲擊機、殲轟機、轟炸機、預警機、偵察機和直升機成體系參演,實現了既定目標。空軍發言人申進科上校表示,組織軍事演訓活動是世界各國軍隊的通行做法;中國軍隊每年都根據需要舉行一系列例行性訓練演習,旨在提昇實戰能力,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此次海空軍成體系化演練進行從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分配、到精確打擊、打擊效果的判別、以及第二次打擊的全信息鍊等科目,檢驗我軍在信息化條件下全部動員的作戰能力,也彌補了在聯合作戰體系上與先進國家間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海空軍航空兵聯合演練主要是在海上舉行。我國空軍過去長期主要承擔國土防禦的職責,此次演練則針對海洋方向。軍事專家尹卓在央視節目中指出,未來我國空軍若打贏一場信息化戰爭,最有可能發生在海洋方向。我國海空軍航空兵的聯合作戰演練放在海洋方向,對空軍來說是正確的轉型。

資料圖:殲-10戰機空中加油訓練
空中加油機部隊全疆域作戰獲新突破
2015年5月,我國空軍舉行的海上多機種對抗演練中,空軍某殲擊機編隊,與負責保障的空中加油機群精準對接,成功實施空中加油。在空演練現場,空中加油機群跨海奔襲,超低空靜默突破「敵」雷達預警偵測防線,與高空的殲擊機編隊組成加受油隊形,有序完成加油任務,擴大了人民空軍的作戰半徑。
空中加油機裝備空軍部隊以來,他們先後攻克多項技戰術難題,逐步實現從簡單氣象到復雜氣象,從近距離到遠距離,從陸上到海上,從一般條件到復雜戰術背景,從小分隊到大規模成建制的突破,成為提高空軍戰鬥力的「倍增器」。
這次實戰背景下海上多次空中加油,標誌著我空中加油機部隊全疆域作戰能力建設取得新的突破,實現了從技術層面向戰術層面的跨越。

資料圖:空警500

預警機技術再獲新成就
在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中,空警-500預警機作為我國新一代預警機首次公開亮相,這也表明中國新一代預警機已經研製成功並交付部隊。作為中國新一代預警機,空警-500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等新技術,提高了對隱身目標探測的能力,它的研製成功,對於中國預警機乃至雷達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空警-500預警機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和世界領先性能,從立項到設計定型,僅用了3年時間,掀開了中國預警機事業的新篇章,對於顯著提升我軍信息化作戰環境中的戰略預警和指揮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空警-500的入役,也會進一步充實中國的預警機家族,中國空中力量將獲得更多探測距離遠、低空探測能力強、機動範圍大的空中預警平台。

資料圖:地空導彈第二方隊
建成完整防空火力體系
在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中,國產第三代高、中、低地面防空反導裝備第一次以「全家福」形式亮相閱兵場,包括紅旗-6彈砲合一系統、紅旗12、紅旗9防空導彈等。受閱的紅旗-9地空導彈是我國自動研發的第三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具備多種抗干擾技術,是防空作戰體系的中堅力量。
目前,我軍已形成以新型地空導彈和防空高炮為主幹的防空武器裝備體系,具備遠中近銜接、高低空相結合的防空作戰能力,形成了完整的防空火力體系,是國家領空安全的可靠屏障。

資料圖: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殲-10表演機編隊飛行訓練,備戰蘭卡威國際海空展

女飛行員飛向空戰主戰場
2015年3月11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7架殲-10表演機赴馬來西亞參加蘭卡威國際海空展,並進行飛行表演。中國空軍4名殲擊機女飛行員,也駕殲-10首次進行海外飛行表演。而在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中,其中兩架殲10戰機也是由空軍女飛行員駕駛。

從1951年我國招收第一批女飛行員至今,空軍先後已有9批500多名女飛行員翱翔祖國藍天,成為世界上擁有女飛行員人數最多的國家。今後我國將不僅培養殲擊機女飛行員,還會逐漸向轟炸機、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機型拓展。而這些殲擊機女飛行員,也將是我國航天員隊伍的儲備力量。
隨著現代戰爭向技術化、信息化轉變,占我軍兵員構成5%的女性軍人,逐漸從後勤向主戰場邁進。空軍啟動培養女殲擊機飛行員也正是此種趨勢的標誌之一。將軍隊女性崗位由傳統的支援保障類拓展到一線作戰類,不是簡單的崗位調整,而是社會進步在軍事領域的反映,堪稱「軍隊社會革命」,將在更深層次上提升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127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