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報導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網站11月8日發表題為《為美國海軍制定新規劃》的報導,作者為喬治亞理工學院特聘教授、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客座研究員、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溫內費爾德,編譯如下:
歐巴馬政府在最近授權五角大樓派「拉森」號驅逐艦巡航南中國海爭議海域時發表了重要聲明,稱重要的美國利益包括保護全球經濟體系,我們在該地區盟友的安全以及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這一秩序數十年來確保了亞太地區的和平。
美國如何繼續在該地區加強國際準則以及按何種頻率來加強還有待觀察。但由於沒有哪個國家會從直接對抗中獲利,民間和軍事外交都已經在試圖緩解兩國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
無論如何,南中國海緊張關係再次提升了美國海軍及其全球使命的曝光率。當前停靠在查爾斯頓海軍船廠一號干船塢的美國「憲法」號護衛艦一直提醒著波士頓人擁有一支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然而,在未來預算很不確定的陰影下,美國海軍正在糾結於如何準備阻止以及在必要時贏得未來衝突的長效重要決策。
在美國海軍未來的規劃中,沒有哪個地區比西太平洋更加重要。
儘管美國海軍仍占上風,但在規模和質量上的傳統優勢正在迅速減弱,而美國海軍一直依賴這些優勢戰勝中國在距離和主動性上的優勢。因此,應該開發阻止中國「侵略」我們盟友和夥伴的新方法。

對大洋上任何一支海軍來說,短期決策都具有長期影響。儘管規劃的美國艦隊一般都會合理部署來支持這些新概念,但美國海軍在當前對作戰能力、武器性能、戰備狀態和人員力量投資的平衡時需要記住7個因素:
第一,現在要認識到在海面上「以傷害的方式」冒險是多麼危險。如今,「尋找方」優勢顯著大於「躲藏方」。要保護水面艦艇不受相對低成本、高能力反艦系統攻擊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空間和金錢,這會減弱美國海軍的其他能力。美國海軍水面艦隊仍有強大的裝備,但所有這些艦艇未來很可能會在危險海域執行任務。
因此,第二,美國海軍需要在不對稱武器上加大投入,例如智能地雷、阻止艦艇的非致命性方法、網絡戰、高能遠射武器和全程電子戰。此外,美國海軍必須繼續增加對全程電子戰的投入,這個方面荒廢了太長時間。不幸的是,海軍內部倡導這些系統的力量一直得不到大力推動。
第三,美國海軍和國會應該擯棄艦艇總數的簡單化基準。這種衡量方法給美國海軍帶來了毫無幫助的壓力,要求他們建造更多低端艦艇,這些艦艇在特定情況下當然很有用,但在鬥爭激烈的環境中卻不會有好的表現。我們需要正確排列船隻,這需要開展更加複雜的討論,而不是僅僅數船隻數量。
第四,由於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能在海外駐紮更多戰艦,美國海軍需要在意在威懾衝突的前沿存在和打贏衝突所需的大規模投送兵力能力之間作出艱難的平衡。在該地區關於如何實現存在的創造性思維可能會帶來額外影響力。
第五,美國海軍需要保持在水下進攻和防禦戰中的長期優勢。許多技術優勢可以加大水下自動系統的使用,海軍在這方面的投入也令人鼓舞。
第六,美國海軍必須牢記與海軍陸戰隊的重要合作。儘管在與中國的衝突中開展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存在大量可能需要海軍陸戰隊施展遠徵才能的情況。
第七,以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森上將為首的美國海軍高級將領深知美國海軍面臨的眾多挑戰和創新的必要性。他們最大的障礙是國會意見分歧和拒絕改變的守舊勢力造成的財政壓力。

3 圖為停靠在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美海軍「塞班」號(LHA-2)兩棲攻擊艦。

資料圖:美國海軍「塞班」號(LHA-2)兩棲攻擊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0732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