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拒售中國50架艦載機應該後悔 中國已自研殲15

陳榮偉| 2017-04-17| 檢舉

近日,俄羅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載機部隊第279航空團,在陸上訓練基地進行實彈射擊及空戰演練。該團主要裝備蘇-33型艦載戰鬥機。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中國和俄羅斯商談購買50架俄制蘇-33艦載戰鬥機的消息,一直沒經過證實。而這次算是正式承認和曝光中國曾經正式考察過蘇-33艦載機的清晰照片,下面筆者想談談中國當時為什麼會選擇俄羅斯蘇-33艦載機。

據俄羅斯媒體稱中國方面是因為自身技術上的原因無法實現艦載機的國產化,在這裡我想保留一下自己的意見。筆者本人不是完全同意這種觀點。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在戰鬥機的很多機型都是在80-90年代就開始規劃設計的,由於各種原因在項目上馬與實現量產上都經過了很長時間。那麼作偽航空母艦來講,筆者想不會是高層空穴來風想在最近開始建造,這一定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論證以及規劃才決定在現在開始建造。

圖為2005年我軍代表團視察蘇霍伊集團伊爾庫茨克飛機製造廠,該廠俄羅斯兩大蘇-27戰機生產車間,圖右邊那架書俄羅斯蘇-33艦載機,左邊那邊疑似蘇-27SM(俄羅斯海軍版)。而從左數第10位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蘇霍伊集團總裁波戈相先生。(圖為網際網路流傳圖片,圖片截取自搜尋引擎,本文不負責版權所有認證,也不負責照片真實度核實)照片疑似中國第一公開我軍考察蘇33艦載機的計劃。並且也證實我軍在2005年就開始為遼寧艦準備艦載機。

中國希望購買俄羅斯艦載蘇-33戰鬥機的談判破裂,因為俄羅斯怕因此造成技術外流。中國方面希望購買俄羅斯50架艦載戰鬥機配備航母,但想先買兩架樣品。而俄羅斯方面因擔心中國會仿製蘇-33技術,拒絕此交易。俄羅斯還認為此交易不合算。為了回收成本,俄羅斯最少要生產24架飛機,而中國只要14架。中國計劃建造排水量為4.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2020年,中國將有排水量為9.3萬噸的核動力航母。現在,中國設計師正在製造艦載戰鬥機,它們將能在新航母上使用。

俄羅斯就拒絕出售給中國航母艦載的蘇-33戰鬥機,就是因為擔心中國竊取蘇-33的設計技術,並製造非授權的國產仿製品。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都一直試圖與俄羅斯在討論購買大約50架蘇-33的合同。但開始的時候中國人僅僅表示只希望在第一階段購買兩架,用於「評估目的」。所以俄羅斯表示,他們不會以這種方式賣給中國這種33噸級的重型戰鬥機。蘇-33是蘇-27戰機的艦載改良型。俄羅斯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搭載了24架蘇-33,有消息報道這些飛機將被可能被為印度新開發的艦載米格-29K型戰鬥機所取代。

筆者認為中國當年沒有購買蘇-33艦載機還有以下原因:第一、其實俄羅斯自己的蘇-33艦載機也面臨窘境,生產線已經關閉。如果想重新開啟生產線就得花錢,生產數量少了根本維持不住生產線。而中國購買38架伊爾76、伊爾78運輸機就吃過這個虧,俄羅斯答應好好的區生產,結果生產線根本拿不出來,導致訂單流產。第二、若中國購買,必須重啟生產線,如此一次性購買量不少於20架。俄方也想撈一把,獅子大開口,價錢太貴了!第三、中國從烏克蘭搞到了蘇-33的原型機T-10K,拿來研究一下足夠了。據報道,2005年中國曾購買烏克蘭的蘇-33早期原型機T-10K-3。從進口唯一的T-10K試驗機,到2009年製造出第一架殲15,僅僅用不到五年時間,顯示中國的克隆技術異常之高。

而俄方官員表示,2010年3月俄羅斯正式拒絕向中國提供50架蘇-33艦載機,因為當年中方逆向複製了蘇-27SK誕生了殲-11,但是,這個決策被許多航空工業專家認定為愚蠢,俄官員很後悔因為,中國航空工業巳經躍上追趕俄羅斯航空工業的跑道。繼而發展處中國自己的艦載機殲-15,它遠遠優於俄制蘇-33戰機。中國在製造殲-15過程中利用了以蘇-27為基礎研製如殲-11B、殲-16等殲擊機時所獲得的成果。殲-15艦載機所使用的航空電子技術確實有創新,但也有可能借鑑了俄羅斯或者西方樣機技術基礎。(作者署名:小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7004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