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軍為什麼打不過日軍,看這些照片你就懂了
1. 國軍打不過日軍真正原因抗戰中由於武器的原因,國軍多以城牆,戰壕,防守日軍的進攻,但面對日軍飛機,大炮這種防守效果帶來的傷亡極大。

2. 雙方火力對比不在一個等級上,與日軍打陣地,這種戰術,國軍往往是採用不斷的「添人戰術」,效果不好,傷亡極大。

3. 長沙會戰中,國軍與日軍巷戰

4. 依託工事防守的國軍士兵,根據頭盔判斷,應該屬於精銳的「德械師」部隊

5. 日軍的攻擊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輕型坦克,這些坦克國軍的機槍無法打穿,這是國軍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

6. 這是國軍標準的野外防禦工事,這些防禦工事,根本無法防住日軍的坦克衝擊。

7. 即使面對的是開著一戰時期老舊坦克的日軍,對於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國軍來說,也往往是「難啃的骨頭」通常土辦法是拿幾個手榴彈捆一起炸坦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8. 日本坦克素來以薄皮著稱,面對無還手之力的國軍,往往作為進攻先鋒,如無人之境。給國軍慘烈殺傷。

9. 圖為日軍坦克工廠,戰前國軍也組建了戰車部隊,由於沒有工業基礎,不能自造,全是進口,在幾次大的會戰後,國軍不多的坦克也全部損失掉了。

10. 圖為國軍裝備的德國進口37mm反坦克炮。由於國軍派系眾多,裝備參差不齊,這種反坦克炮已屬於「奢侈」僅限裝備嫡系中央軍和教導總隊,等精銳部隊。

11. 日軍輪式裝甲車配合日軍作戰

12. 在重點城市保衛戰中,充當進攻先鋒的日軍坦克部隊,兇猛的火力,往往給國軍造成重大殺傷

13. 圖為日軍的步坦協同作戰,除了裝備差距外,日軍訓練有素,單兵素質高,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14. 除了坦克部隊,日軍也用裝甲列車控制鐵路。當然國軍也有裝甲列車,抗戰開始後中國裝甲列車部隊參戰多次,頗有戰績,但是損失也不小。中國軍隊在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的時候久使用過裝甲列車,顯示了它對敵陸軍的強大殺傷力,也表現了對於空襲的無力。

15. 如果說重武器的缺失打的國軍畏手畏腳,那麼單兵裝備簡陋匱乏足以給國軍士兵致命一擊,圖為防守中的國軍,這種方式對日軍坦克進攻,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16. 抗戰時期裝備「中正式」步槍都是精銳部隊,很多雜牌部隊往往都是,晚清時期的「老套筒」「漢陽造」槍管膛線都磨平了,即使這樣,往往很多人一支槍,因此用大刀殺敵也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

17. 不僅輕武器匱乏,重武器也十分稀少。圖為國軍炮兵,這也是少有的國軍大口徑重炮。不過仔細一看分明是晚清時期岸防的古董炮。這對於缺乏重裝備的國軍,也算是「大殺器」了

18. 裝備精良,人員齊整的日軍。

19. 相對於國軍簡陋的裝備,日軍就不一樣,往往先是一波擲彈筒,迫擊炮,打頭陣,然後是我們熟悉的92步兵炮做支援。

20. 往往這樣密集的火力覆蓋過後,國軍普遍傷亡慘重,如果這還不夠,那麼坦克在跟進。

21. 對於無攻克的地點,日軍多採取的戰術是,用炮將那個點完全炸平。

22.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那麼毒氣是日軍最後的撤手鐧,日軍坦克無法去,炮火也無法摧毀的地方,日軍會動用毒氣

23. 國軍的軍隊多為輕步兵,炮兵很少,坦克部隊幾乎沒有,這是當年抗戰時的現實。

24. 防守中的國軍,這種防守只能對付步兵,對付日軍坦克與毒氣的攻擊,根本上無能為力。

25. 國軍不僅陸軍裝備和日軍差一大截,海軍同樣是如此,國軍基本沒有像樣海戰記錄,唯一出彩的是江陰國軍數艘軍艦自沉,阻止日軍前進

26. 說完陸軍海軍,在說說日本空軍,早期國軍雖有高志航之勇,但到中期,飛機戰損嚴重,國軍基本只有挨炸的份

27. 防空武器匱乏,國軍二人配合把輕機槍對空射擊,也是無奈之舉。

28. 「重慶大轟炸」是國軍空軍孱弱,防空不力最終導致的

29. 圖為操縱防空武器的國軍,在日軍飛機密集轟炸下,顯得十分無力

30. 圖為被日軍轟炸的火車站慘照

31. 政治黑暗,積貧積弱,武器落後……多種因素造就了國軍國軍打不過日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