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殲10戰機突然墜毀 坊間稱是以色列「獅」式戰機山寨版

Alinna ...| 2015-10-13| 檢舉

中國空軍殲10戰機突然墜毀 坊間稱是以色列「獅」式戰機山寨版

飛機殘骸,疑似殲10戰機的俄制AL31發動機(資料圖)

近日,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日前,空軍航空兵某部飛行員李通駕駛戰機在夜間飛行訓練中,發動機突然停車,危急時刻,飛行員果斷處置,兩次躲避居民區,成功避免了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從央視披露的模擬動畫和「單發戰機」、「剩餘2.5噸航油」的描述以及墜毀現場的AL-31發動機判斷,該機型應該是我軍殲10戰機,所屬部隊為瀋陽軍區空軍某師航空兵某團。

殲-10戰鬥機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三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中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2009年11月5日,殲-10的1001號首飛原型機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首次以實機對外公開展出,並以圖文展板的形式披露殲-10的性能介紹。

向中央彙報中的早期殲10模型照片(資料圖)

殲10立項為「十號工程」,在1984年正式開始,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具體負責。成飛在具體方案研究上,確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戰鬥機潮流的整體設計思想和氣動布局。同時充分運用國內前期預研攻關和大量的技術儲備,推行符合世界潮流的設計思想和和技術管理方法,制定了全機各系統自上而下進行綜合設計,自下而上進行綜合驗證和試驗,各大系統都必須由總體設計單位綜合的研製總思路。這些重要的技術措施,對保證殲-10戰鬥機研製成功、提高我國航空技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啟動研製後,強化了殲-10項目的工程管理,要求工程全線實行設計技術狀態動態管理和跟蹤控制。

在進入90年代後,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殲-10戰鬥機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剛開始時,殲-10是一個中西「親近」的項目。隨著八十年代末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中國沒有了從西方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於是再次轉向俄羅斯尋求技術支持。其中最為主要的項目是在引進消化西方先進戰鬥機發動機,進而研製國產發動機的嘗試遇到挫折的情況下,先行引進俄羅斯AL-31F發動機作為應急之用,以便殲-10項目能夠進一步推進下去。

中國航空博物館中的殲10模型(資料圖)

最終,殲十1001號原型機1994年開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飛(已送至航空博物館展出) 依照慣例02號原型機用於地面測試。1999年12月殲-10開始在西安閻良試飛院進行飛行測試。 2002年6月首架裝備俄制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中國官方公布2003年殲-10生產型正式交付。2003年12月殲-10雙座型號原型機首 。 2004年隸屬成都軍區駐守雲南的中國空軍44師131團換裝殲-10戰機,成為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該型戰機的部隊。2005年首次出現了帶有空中加油探頭的殲-10戰機。 2008年11月5日在中國珠海航展上首次對民眾亮相。 殲-10戰機衍生出單座及雙座型號,航電系統基本由國內研發生產。

在殲-10正式公開前後,由於殲-10與以色列在80年代研製的「獅」式戰鬥機外形相似,坊間曾傳聞殲-10是「獅」式的複製品:由於中蘇關係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加上改革開放使得我國國力增強,並且重獲從西方引進軍事技術的渠道,我國於80年代具備了研製新殲擊機的動機、底氣和能力。西方出於抗衡蘇聯的需要,給予中國大量技術援助,其中有傳聞以色列將自己的的IAI Lavi 獅式戰鬥機的設計資料提供給中國。在之前對新型殲擊機的研製工作基礎上,輔以外國技術的幫助,成都飛機製造公司挑起重擔,發起了對第四代戰鬥機的衝擊——研製殲-10戰鬥機。

殲9(資料圖)

但必須說明的是,由於殲-10的前身殲-9設計早於中國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且在整體布局、設計思路、技術細節方面兩者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故殲-10與「獅」式並沒有技術上的直接繼承關係,更無從談及殲-10是「獅」式的仿製品。作為佐證,「獅」式的風洞、結構數據都是由美國格魯門公司進行,這說明以色列方面也不可能將完整的「獅」式設計資料轉交給中方。

殲-10不是從中國和以色列在80年代建立軍事技術合作關係後才開始的。早在70年代,中國在研製殲-8的同時,就並行研製過殲-9。這也是一架鴨式飛機,成飛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80年代的時候,中國航空工業對先進戰鬥機的設計和使用都只有膚淺的認識,以色列對F-15、F-16已經有了相當的使用經驗,又在「獅」式戰鬥機的研發中獲得了一些設計經驗,這些對中國都是很寶貴的,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但借鑑和拷貝是有本質差別的。

以色列「獅」式戰鬥機(資料圖)

另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空軍原裝備部部長魏鋼少將也曾經表示「殲10,它是我們自主創新的。去年我組織了一些文章專門論述了從殲-9到殲-10,說明我們國家有多年殲-9飛機型號研製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一步做出了殲-10,所以說它不是抄襲的,而是自己多年創新積累的結果。」這說明殲-10與「獅」式不存在血緣關係。

殲-10除了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一線部隊,成為中國新一代主力戰機之一外,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主要機種。以飛行表演為目的的殲十表演機與殲十戰鬥機存在一定不同,最主要的特點是,殲十表演機沒有安裝武器系統,取而代之的是在飛行表演時使用的拉煙系統。但殲十表演機仍保留了武器系統的接口,以便空中表演使命完成之後,可改回戰鬥機使用。殲十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將其作為表演機的功能考慮在內,裝備「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十都是是嚴格按照設計專門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生產的殲十表演機。

裝備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資料圖)

飛行表演是一個國家空軍實力的標誌。「八一」飛行表演隊,是我國空軍與航空工業的大使,被稱為「藍天儀仗隊」。成立40多年來,「八一」飛行表演隊歷經6次大換裝,從殲五時代跨進殲十時代。在2010年11月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上,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駕駛殲十表演機翱翔藍天,進行各種高難度的編隊飛行表演,再次展示中國空軍威武之師的英雄本色。

巴基斯坦空軍也將會裝備殲-10,即殲-10的外銷型號FC-20。已知將購進36架殲-10戰機,待這36架殲-10戰鬥機交付後,巴基斯坦空軍便會組建兩個戰鬥機中隊,從而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戰鬥力。殲-10合同的總值高達14億美元,在中國年均20億美元的武器銷售額中占70%。此外,中國還將向巴國轉讓殲-10戰機的生產技術。如果這項合作順利達成,則中國和巴基斯坦有可能更好的開展軍事合作。

殲10(資料圖)

但是由於巴基斯坦的財政問題,該計劃自2012年初就被擱緩。為籌集購買殲-10的資金,巴基斯坦同中國一起向其他國家推銷JF-17型戰鬥機。中巴兩國計劃在2017年之前,向非洲、亞洲以及中東地區出售300架JF-17。

總體來講,殲-10是介於法國陣風戰鬥機和瑞典JAS-39「鷹獅」戰鬥機之間的中型戰鬥機,機動性能處於兩者之間。另外殲-10裝備了中國最新研製的機載設備,量產型號裝備了和三代機後期型水平相當的脈衝都卜勒雷達,尚不清楚是否在後續改型戰機上裝備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而這是決定排名的關鍵因素。殲-10的武器配置基本是公開的,新型國產中距空空飛彈已經正式服役,並且性能可以達到近似AIM-120C的水準。但殲-10的缺點就是機體相對較小,載彈量和掛架數量比「颱風」、「陣風」少,因此武器評分算是中等水準。

殲10(資料圖)

此外,殲-10的潛力由於其全新機體可以得到不少分值,但未來升級所配置的發動機仍有懸念,如果能夠進一步改進動力系統或像「超級大黃蜂」一樣重新設計機體,則會大大提高其機體潛力。而市場評價則因為尚無出口計劃,無法進行過高的評定。

殲10B(資料圖)

延伸型號

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西方代號F-10A。

殲-10S為J-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后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突出教練外,亦保留了作戰功能。J-10S亦可以用於加強對地攻擊型,后座飛行員可以擔任武器操作員。

殲-10B是基於J-10A大幅度改進型,配備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雷達罩被重新設計,取消了傳統圓錐型的雷達罩,更改為扁身錐型,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藏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及雷射測距儀,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鰭切尖,進一步改進氣動布局。該機可能有整合被動式相控陣雷達。2011年3月,殲-10B的照片出現在中文網絡上,證實了殲-10B的存在,為殲-10正式曝光後首次有完全自主設計的國產新型戰鬥機亮相。

殲-10AY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用機,配備與殲-10A大致相同,機頭上的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時在機翼掛架上安裝了拉煙裝置,用於表演時進行拉煙演示。

殲-10SY為殲-10AY的雙座版。

FC-20為預定銷售予巴基斯坦的殲-10外銷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6528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