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網上流傳的中國海南島核潛基地、航母基地
近日,有外媒報道,根據最新的衛星圖片顯示海南島核潛基地、航母基地周邊,已經換裝了新式地對空飛彈陣地。文章稱,從2014年開始,中國對這些地對空飛彈陣地進行新的改造,至少改造了三個防空飛彈陣地,它們都在山上,偽裝隱蔽,從陣地外形推測,完全不像空軍的地對空飛彈陣地,因此推測這些防空飛彈屬於南海艦隊海軍防空旅。
中國紅旗2防空飛彈(資料圖)
中國海軍強化航母基地、核潛基地周邊的防空措施是在意料之中的。從海南島的三個防空飛彈陣地外形推斷,它們最有可能是HQ9、HQ6和LD2000型彈炮結合系統,由HQ9、HQ6、LD2000構成高—中—低混合攔截,其中底層主要負責攔截巡航飛彈。至於HQ9、HQ6之間所形成的死角,由HQ12中程地對空飛彈加以補充。由此看來,海南島海軍的兩大戰略基地,核潛、航母周圍,形成了嚴密的防空網。我們來看一下這三款防空利器性能如何?有哪些實際作戰用途呢?
中國裝備的紅旗9防空飛彈(資料圖)
紅旗9遠程防空飛彈
紅旗-9防空飛彈系統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遠程防空飛彈系統。紅旗-9防空飛彈的海軍艦載型即海紅旗-9防空飛彈,裝備在中國海軍新一代主力052C型驅逐艦和052D型驅逐艦上,其外銷版稱之為飛盾-2000(FD-2000),反輻射飛彈版本為FT-2000。
紅旗-9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制導,操作頻段為G波段,彈體長度為6.51m,紅旗-9的最大射程約125千米,最大射高18000米,對一般飛彈目標的射程介於7-50千米,射高介於1000-18000米,對巡航飛彈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米,對彈道飛彈的射程7-25千米,射高2000-15000米,最大機動能力22G。
陸基的紅旗-9採用SJ-212相控陣搜索/火控雷達,是先前航天二院發展的凱山一號(KS-1)地空飛彈的SJ-202相控陣的放大改良版,單面天線能涵蓋120度的方位角,尖峰功率1MW,平均功率60KW,能同時追蹤距離300公里以內、高度7000m以下的100個空中目標,並自動進行威脅評估,選出最具威脅的六個目標優先接戰,從雷達接觸目標到發射飛彈接戰所需的反應時間約12-15秒。
中國紅旗9飛彈試射畫面(資料圖)
紅旗-9防空飛彈系統能一次控制6枚飛彈攻擊3-6個目標(採用兩彈打一機時可對付三個目標,而對付六個目標則是六枚飛彈各接戰一枚),對同一個空中目標可先後動用兩枚飛彈進行重複攻擊,飛彈發射間隔時間約5秒。一個完整的紅旗-9旅級作戰單位由六個營級單位組成,每個營由一輛營級控制車、一輛火控雷達車、八輛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車組成,每個營有32枚備射彈,而旅級單位還有一輛旅級指揮車,每個旅最多能同時接戰48個空中目標(平均每部火控雷達接戰8個)。
紅旗-9遠程地空飛彈作為中國的第一種國產第三代防空飛彈,讓中國具備了較強的區域防空能力,它的研製成功,也適時滿足了國內防空方面的迫切需求,讓中國的國土防空能力大幅提升,同時該飛彈的研製成功也為研製下一代更為先進的地空飛彈提供了經驗和基礎。
圖為紅旗12的前身,KS-1飛彈
紅旗12中程防空飛彈
上世紀80年代早期,中國江南航天工業集團研發了用於替代舊式紅旗-2防空飛彈的凱山-1(KS-1)高度地空飛彈系統。KS-1地空飛彈系統的首次試射是在1989年,在1991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與公眾見面,但整個飛彈系統的研發工作截止到1994年都沒有贏得任何國內外訂購用戶。上世紀90年代末期,配備新型目標探測/追蹤雷達的機動改進型號KS-1A問世。但從那時起,雖然中國軍隊對KS-1防空飛彈系統不斷進行測試,可該型飛彈入役的一再推遲,表明出中國軍隊對其表現不甚滿意。
直到2007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7、8月份的武器裝備展期間,已經被稱為紅旗-12的一套KS-1A飛彈發射車及導航台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標誌著該型飛彈已經進入解放軍服役,仔細看來,紅旗-12實際上就是紅旗-2中高空的改進版本,採用雷達制導的紅旗-12飛彈主要用於對付固翼機和直升機,同時,對空地飛彈和空中發射的精確制導武器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圖為中國紅旗12試射畫面
一套典型的紅旗-12防空飛彈連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部雷達、1座導航台、4部發射平台(即發飛彈8枚,每平台兩枚)以及18枚備用飛彈,紅旗-12彈徑0.4米,翼展1.2米,發射重量900公斤,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方式,射高0.5-25公里(紅旗-12A型為5-50公里),最高速度1200米/秒,最大過載20G,制導方式為雷達制導,彈頭為100公斤高爆破片彈(採用無線電近爆引信),最大目標機動負載為4-5G。
基礎型號的紅旗-12防空飛彈的固定式4腿柱發射平台,由紅旗-2發射台發展而來,每個平台的傾斜支架上配備兩枚即發飛彈;改進型稱為紅旗-12A,其發射平台改為機動式6×6卡車,每部卡車同樣配備兩枚飛彈,而最新型的紅旗-12A配備兩聯裝廂式發射架,可提供更好的保護,維護性也更高。實際上就是在填補將來紅旗-2完全退役後的防空射程空白,作戰定位同樣是配合遠程防空飛彈,形成不同防空層次的廉價版本。
圖為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展出的紅旗6A系統中的陸盾2000
紅旗6A和陸盾2000中近程防空系統
在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現場,出現了一款紅旗6A防空系統,這款防空系統雖然並不是最先進的,也不是首次亮相,但兩者結合起來組成一個作戰單元卻是首次,紅旗6A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7管30毫米的陸盾2000近防系統,一個是紅旗64(紅旗6D)中近程防空飛彈系統,紅旗6A防空系統的出現,表明我防空部隊基本上脫離了以高射炮為主的低端防禦階段,真正邁入了以防空飛彈系統為防禦手段的高科技信息化作戰防禦作戰方式。
陸盾2000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統是我國新研製成功的一種陸上自行防空武器,它上面集成了一門國產730型7管30毫米速射炮, 這門車裝在車箱後部的730型7管30毫米速射炮遙控旋轉炮塔,有2個彈倉,―個裝殺傷高爆榴彈,一個裝脫殼穿甲彈,每個彈倉容納500發待發彈。發射後的空彈殼經由炮架前方彈出,這門國產730型30毫米七管速射炮的射速為4000發/分鐘,最大射程3000米,一般攔裁距離1000-1500米,具有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整體性能超過了目前國外軍隊普遍使用的「密集陣」,「守門員」等近程防禦系統,具有很強的反巡航飛彈和低空飛行器能力。
圖為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展出的紅旗6A系統中的紅旗64飛彈
紅旗64中近程防空飛彈是中國紅旗6型防空飛彈家族的最新版本,紅旗64新型防空飛彈系統,主要包含指揮車,跟蹤車與發射車。一輛指揮車最多可以指揮四輛跟蹤車,每一輛跟蹤車又可以控制兩輛發射車,最多就是八輛發射車,總共有32枚飛彈。紅旗64防空飛彈,可以攻擊半徑18公里內的目標,作戰高度達到12公里,最大能夠打擊以600米/秒速度飛行的目標,主要是針對一些中低空的目標,比如巡航飛彈,飛機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6446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