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屹;圖片來自網絡
自從以美國為首北約強行推翻卡扎菲政權後,利比亞這個曾經富裕的國家便陷入無休止內戰,不同勢力間互相攻伐使利比亞出現空前危機。近日,比較強大的兩支武裝力量——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隊和利比亞國民軍又在首都的黎波里展開激戰。外界認為,如果不能實施有效干預,這很可能讓利比亞內戰進一步擴大。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面對兩派「大決戰」,製造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美國不僅沒有展開軍事介入,反倒「積極開溜」,而作為南亞次大陸重要大國的印度竟也「緊隨其後」,當地局勢開始向著不可控方向發展。
4月8日據中新社報道,隨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離開利比亞,國際斡旋正式宣告失敗,利比亞衝突進一步升級。位於東部的利比亞國民軍開始大規模向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控制下的首都的黎波里展開進攻,目前已經至少造成21人死亡。面對這種情況,美國一面「強硬要求」利比亞國民軍「停止進攻」,另一面美國駐非洲軍隊最高司令官托馬斯·沃爾德豪澤卻慌忙下令美軍全部撤離利比亞。同美國一樣,印度外長斯瓦拉吉也很快宣布,15名印度維和人員已經離開利比亞。

許多評論認為,此次利比亞兩隻最大武裝力量在的黎波里「碰撞」很可能是新一輪內戰的前兆,而這一切全都源於8年前以美國為首北約入侵利比亞的戰爭。如今「始作俑者倉皇逃離」,利比亞局勢正向著更加難以控制方向發展。而向來標榜自己是「世界一流軍事強國」的印度此番也「緊跟美國腳步」逃離利比亞無疑使國際社會進一步喪失斡旋利比亞局勢信心。
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此次於利比亞兩大武裝力量對決前逃離很大原因是不想被直接捲入這場衝突。同敘利亞內戰不同,利比亞國內雖然也有美國支持的武裝力量,但整體實力非常有限,混亂的局勢令美國建立一個親美政權的目標很難實現。這種情況下,直接溜走既能有效避免自身被拖入利比亞內戰泥潭,還能保證美國站到「中立地位」,為日後看準時機再次介入利比亞埋下伏筆。
至於印度的撤離,一定程度上是受國際斡旋失敗影響。即使印度經常對外自詡「世界軍事大國」,可在介入利比亞衝突方面卻很有「自知之明」,只是象徵性出動十餘名武裝人員加入國際維和部隊。而且一發現當地有可能出現大規模衝突,立刻「轉頭就跑」。雖然印度派出的軍事力量在利比亞國際維和部隊中沒有太大作用,但印度在此敏感時刻倉皇逃離嚴重打擊國際維和部隊士氣,令國際社會更難以緩和利比亞局勢。

除此之外,利比亞極端組織快速發展是促成美印兩國匆忙撤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經過數年動亂,利比亞本土極端組織已經頗成規模,他們藉助利比亞主要軍事力量之間衝突迅速壯大。有敘利亞和伊拉克這種「前車之鑑」,美印非常清楚,伴隨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隊和利比亞國民軍衝突規模擴大,極端組織會得到更大發展。尤其在敘利亞內戰接近尾聲,大量殘餘極端組織開始向利比亞轉移背景下,利比亞內戰已經開始出現極端化苗頭。
利比亞變成今天的樣子完全是因為美國當年執意顛覆卡扎菲政權,而眼下兩大武裝力量即將「決戰的黎波里」,美軍卻扮演一個「夾著尾巴逃跑」的不光彩角色,醜陋面目一覽無餘。而印度縱然標榜自己是「世界軍事大國」,關鍵時刻卻沒有絲毫大國擔當,如此糟糕表現恐很難讓國際社會認可其大國身份。此外,拋開各國國家利益考量,美印倉皇撤離最大的影響還是重創國際社會解決利比亞問題的信心,導致利比亞人民可能還要在戰火中忍受更長時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