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原本祥和安寧的太空貌似不再太平,印度反衛星試驗製造數千枚太空碎片干擾國際空間站運行安全引起了輿論譁然,但就在此次試驗的前兩天美國更是實施了一次規模史無前例的洲際飛彈防禦攔截演習。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GBI攔截飛彈雙發齊射
演習當天在戰略預警雷達、預警衛星等情報設備支持下范登堡空軍基地連續發射兩枚GBI戰略防禦飛彈,第一枚成功命中6400公里外馬紹爾群島發射過來的模擬靶彈,第二枚屬於補刀性質,目的旨在徹底摧毀來襲靶彈,緊隨第一枚攔截彈間隔10秒連續升空。
由於第一枚靶彈成功命中目標,第二枚靶彈隨即搜索大質量殘骸,最後鎖定其中一塊較大質量再入殘骸實施中段攔截,結果也是精確命中。

GBI飛彈點火升空瞬間
首先GBI攔截彈是一款配備有EKV動能攔截器的中段攔截飛彈,所謂中段是指洲際飛彈在飛行中段處於軌道高點時的位置,GBI飛彈主要針對這一區間的目標實施打擊。

部署GBI飛彈的格里利堡基地
與愛國者-3、標準-3此類末段或再入段實施攔截的防禦飛彈不同,GBI飛彈的攔截高度更高,在多級固體火箭助推下飛抵1200公里近地軌道高度以23馬赫速度實施攔截作戰,這也是傳統洲際飛彈的飛行頂點高度。根據6400公里來襲靶彈距離推算,模擬的目標正好就是射程在1萬至1.2萬公里的洲際彈道飛彈。

GBI飛彈彈體
放眼全球唯一可與之媲美的也只有咱們的中段攔截彈,因為只有這兩款飛彈配備有EKV動能攔截器,且都進行過成功的攔截髮射任務,我國此前共進行過4次中段攔截試驗,全部命中目標成功率目前是100%。
美國此次GBI中段攔截彈雙發齊射演習花銷是相當不菲的,一枚GBI飛彈的造價就是8000萬美元,加上洲際飛彈靶彈以及相關支持設備的總計耗資預計有3億美元。

GBI飛彈發射井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中段攔截技術問世已經有二十餘年,在此期間以我國東風-26、星空-2號為代表的高超音速機動滑翔載具飛彈早已成為洞穿現有攔截網的新興力量。
GBI飛彈目前只能攔截軌道相對穩定機動幅度不大的傳統彈道飛彈,而非傳統的機動滑翔載具則可以在上千公里廣大空域內進行高超音速機動,發射前還可以根據對手戰略預警雷達盲區規劃航路,飛行高度也更低,不再是傳統彈道飛彈上千公里的彈道飛行頂點高度,而是在僅有一兩百公里高度進行滑翔機動延伸射程,進一步壓縮了戰略預警雷達的發現距離。

高超音速滑翔飛彈
由於高超音速滑翔載具飛行速度沒有傳統彈道飛彈動輒二十幾馬赫再入速度那麼高,因此與大氣摩擦產生的紅外特徵也不再明顯,間接增加了預警衛星的探測難度。

東風-26實彈發射
而我們作為後發先至率先掌握高超音速機動滑翔飛彈技術的國家,自然也更有條件針對此類目標進行攔截試驗和相關防禦武器研發。矛與盾從來都是動態平衡的發展關係,企圖靠一兩件神兵利器就包打天下是註定沒有出路,唯有持之以恆不斷探索突破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442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