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隸屬印度內政部的「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在4月1日當天將指揮部正式從昌迪加爾前移至中印邊境的列城並投入使用,「以應對中國在該地區不斷強化的軍事建設」。

(圖源:印度《經濟時報》)
關於這支「印藏邊境警察部隊」 (ITBP)我們曾專門介紹過,雖名為「部隊」,但它實際屬於印度警察序列。不過和一般的警察部隊不同的是,「印藏邊境警察部隊」隸屬於印度中央政府,並不聽命於地方政府管轄或者印度軍方調遣,頗有「禁衛軍」的意思。而這支部署在邊境的「禁衛軍」不但負責中印邊境的偵查和巡邏等守衛工作,在邊境爆發衝突後,「印藏邊境警察部隊」 還負責越境偵察,潛入中國軍隊後方進行偷襲、破壞重要目標等活動……對於印度來說,這支部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印藏邊境警察部隊」進行訓練
(圖源:twitter@ITBP)
其實這次「印藏邊境警察部隊」指揮部的調令來的突然,但並不意外。
受2017年中印邊境事件的影響,這支部隊受到了印度中央的特殊關照。2018年5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印藏邊境警察部隊」一系列擴編計劃,包括新增9個營(約9000人)、12個巡邏營地、47個邊防哨所。其中還有重要的一項,就是增設1個前方指揮總部。很顯然,一年之後,印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昌迪加爾被稱為印度第七大城市,作為聯邦屬地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也是印度主要的工業和製造業中心。而距其380公里之遙的列城地處克什米爾地區,人口結構複雜,且印巴衝突不斷。總結起來,昌城富饒,列城兇險,所以印度這次搬遷指揮部,頗有點「亮劍」的味道。

(圖源:印度《經濟時報》)

目前不知道印度媒體是如何計算的
但昌迪加爾到列城的直線距離約為380公里
(圖源:Google earth)
列城所在的地區,有14個印度陸軍軍事基地。而這支「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在近期裝備了機械化車輛和通信設備,並且包括火炮和戰鬥裝備在內的所有武器都將被轉移到列城。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新增加的營地旨在加強該部隊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

(圖源:twitter@ITBP)
或許有人奇怪,為什麼印度突然開啟了「刷存在感」模式?
目前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仍舊持續,印軍飛行員被俘、邊境炮擊、炸彈襲擊等事件讓印巴雙方處於持續對峙狀態。講道理,除非印度自己想挑起「2.5線戰爭」,不然印度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前移部隊指揮所。
而恰恰就是「這個時候」,促成了這次印軍指揮所的前移——印度大選。
2019年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將於4月11日起進行,這次選舉將決定印度總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能否繼續保持人民院第一大黨地位,也意味著莫迪能否連任下一屆總理。今年1月份,《今日印度》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支持率已經跌至46%,為歷史最低水平。

所以莫迪需有必要採取一系列措施讓自己的支持率回暖。對外,莫迪通過印巴衝突中喊話巴方「放人」等強硬表態,激發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對內,在成功發射反衛星武器後,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告印度躋身「太空強國」,增強民族自信心。

(圖源:timesnownews)
巴基斯坦和國內雙管齊下之後,莫迪還需要一劑「強心針」。而在這個時候打中國牌,則正中印度民族主義者的下懷。總結起來一句話:
「莫迪越硬,人民越挺。」
然而治國理政和外交謀略不能光靠「硬」。作為一個民族自尊心極強的國家,強硬的表態固然能受到印度選民的支持,但是放到國與國關係上,稍不留神就會擦槍走火,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況且,硬的前提是量力而行。
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是後勤補給、戰略保障、交通運輸、工業力量。在中印長達兩千多公里的邊境線上,雙方都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不過論基礎設施建設,藍星上我們還沒遇到過對手。

中印基礎設施投資額及增長率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India Public Finance Statistics、Statistical Year Book, India 2016
(圖源:《中印基礎設施投資與經濟增長關係比較研究》)
當然,在戰略上藐視歸藐視,在戰術上我們應該重視南亞這位不安分的鄰居。也要切記「和則兩利,斗則兩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4380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