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蘇聯解體之後,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大多數軍工企業就失去了資金來源,變得半死不活,不過"南方"設計局和南方機械製造廠,也就是"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可能是個例外:靠著被商業航天企業"海上發射公司"相中的"天頂"系列火箭,"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頗是舒服了好些年。

但這好日子如今也到頭了:由於南方機械製造廠的火箭交付進度不如預期,"海上發射公司"直接撕毀了火箭採購合同,也中斷了"南方"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軍事資訊 ==》 軍事看看看

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圖為俄烏危機前,"海上發射公司"的指揮船(左)和發射平台船(右)。注意類似烏克蘭國旗的船隻飄帶。

作為原蘇聯最為重要的火箭、彈道飛彈系統設計方之一,"南方"設計局曾和"南方機械製造廠"一道為蘇聯提供了RT-23"手術刀"(北約稱SS-24)、R-36"撒旦"(北約稱SS-18)彈道飛彈,以及"天頂"系列運載火箭,設計和生產技術實力都非常雄厚。

但就是實力如此雄厚的"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卻無法按期向"海上發射公司"交付"天頂"火箭……當然,這並非是"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的毛病,確切來說是整個烏克蘭的毛病。

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圖為俄羅斯S7公司控制下的"海上發射公司"指揮船,此時飄帶已經變更成了近似俄羅斯國旗的形式。

自1999年開始,到2014年為止,"海上發射公司"共進行了36次航天發射,確切地說是使用了36枚定製設計的"天頂-3SL"運載火箭。但在仍有客戶找上門來,甚至簽訂發射合同的情況下,"海上發射公司"在2014年起的這五年來都沒有再進行哪怕一次發射,問題出在哪裡?

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圖為廠房內的"天頂-3SL運載火箭",該火箭是烏克蘭航天業最後的輝煌。

答案很簡單:原本"海上發射公司"是至於俄烏美挪(挪威)四國的聯合控股之下,但在2014年之前,俄羅斯S7公司就已經控制了"海上發射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實質控制了該公司。

而在烏克蘭危機之後,西方自然而然地對俄展開制裁,但這也並不是烏克蘭方面拒絕向"海上發射公司"交付火箭的理由:通過各種商業手段,"海上發射公司"依舊能在歐美合法地展開業務,甚至波音和"海上發射公司"的業務也仍在密切進行中。

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圖為天頂-3SL第一級火箭使用的俄羅斯火箭發動機RD-170模型。

事實上,"海上發射公司"和"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簽署火箭合同這件事本身是發生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換句話說,西方的制裁不會對此事造成多少實質影響。

但制裁這關過了還不算完,烏克蘭政府依舊成為了"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活下去的障礙:上到火箭發動機,下到銅鑄件在內的諸多零配件、原材料都需要從俄羅斯運來,但烏克蘭政府明顯不願意"鬆口",放行這些"俄羅斯進口產品"。

最後一棵搖錢樹也沒了,烏克蘭自嘗苦果:與俄羅斯作對沒有好下場

圖為廠房內的"安塔瑞斯"運載火箭,該火箭的第一級核心部分在烏克蘭製造。

當然,沒了烏克蘭政府不願意放行的"俄羅斯進口產品",不只是天頂-3SL,整個"天頂"火箭項目都要泡湯。

而這麼一來,失去了"天頂"火箭這棵搖錢樹的"南方"設計製造綜合體就只剩下了參與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的"安塔瑞斯"火箭第一級製造這項業務,但"安塔瑞斯"本身在商業前景堪憂的同時,烏克蘭參與的部分本身也利潤有限……至於歷史悠久,大名鼎鼎的"南方"能不能從接下來的訴訟和盈利危機里翻身,那恐怕還得看烏克蘭人能不能自己跳出"逢俄必反"的怪圈。

利刃/TONE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20432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